在國內,看見了不少人對比中國和印度軟件貼子,發(fā)覺大部分都不是IT人經歷的人寫的,錯誤百出。所以來寫一篇 一個IT人來談中國與印度在國內,看見了不少人對比中國和印度軟件貼子,發(fā)覺大部分都不是IT人經歷的人寫的,錯誤百出。所以來寫一篇 一個IT人來談中國與印度軟件, 為什么不說 一個IT人來談中國與印度軟件的差距呢? 這樣的說法就是根本性的錯誤,中國軟件和印度軟件只有差別,要衡量差距,那是關公戰(zhàn)秦瓊,無從衡量:
投資管理與證券交易軟件。
天涯股民多,很多人認為證券交易軟件就是通達信、大智慧、核新、同花順,手機炒股,網上交易,電話交易等等,只能算說對了一半,這些都只能算證券交易的外圍,所有這些交易方式都連接到證券公司的交易核心程序,最后申報到交易所,我從事的就是 這核心的開發(fā),會和股民用到的所有系統(tǒng)有接口。
接下來開始談正文:
一。首先談盜版
雖然個人是從事IT行業(yè)的,盜版是IT人員最后成為IT民工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個人覺得到目前為止盜版對中國的發(fā)展還是利大于弊,
說到軟件盜版,中國人都盜版什么呢?
1。操作系統(tǒng) windows ,
2. 辦公軟件 oa系統(tǒng) ,office,Notes,圖象處理PS等
3. 數據庫 主要是中小型的數據庫(sql server,免費MySql),但大型的oracle等,都是大企業(yè)用的,能用的起當然就不缺錢,別人自然能抓到你在用,能找你收錢。
4。開發(fā)工具 c, delphi, .net ,java 我們這些開發(fā)軟件的公司基本上都沒有怎么花錢買開發(fā)工具。
5。企業(yè)級商用中間件 (Weblogic ,websphere,Tuxedo)等
6。其他的通用性應用軟件,譬如殺毒,網絡安全
7.個人電腦所使用的軟件幾乎全是盜版或者免費(免費居多)
windows,office,影聲播放,
QQ、郵箱、支付寶、淘寶、阿里旺旺、飛信、百度、迅雷、PPS、PPlive、CNTV、360、、翻譯軟件、通行情軟件、
8。中國最大的盜版行業(yè)是 游戲,電影
中國的網民從看電影和玩游戲角度來說,是世界上最幸福的,
我可以肯定的說,中國很多網民看過的美國電影數量都超過不少美國人。。遠超其他國家的人
中國網民龐大,會有一部分人將世界上的優(yōu)秀的影片引入到到這個體系(世界上最大的局域網)中來
由于中國的視頻共享網站,其供應商都是中國本土的,
外國只有叫嚷的份,說到處理侵權,實際上能作的事情很少。
不要小看了盜版的作用,它讓中國以比較低的成本融入了信息化社會,開闊了視野,這也是為什么中國人對外國人的了解 遠勝于外國人對中國人的了解。
二。金山公司不是中國軟件業(yè)的代表
大家看清楚了,中國人盜版的行業(yè)基本上都是外國的壟斷的行業(yè),
中國人奉行的原則是: 能用假就不用真的,能用盜版的就不用正版的,還有就是沒有市場的東西不做, 目前中國人做的軟件是什么行業(yè)呢,中國人只做不會被輕易盜版的行業(yè)。
國產軟件被盜用的主要是在
通用性應用軟件,譬如殺毒,網絡安全,媒體播放
代表作:金山詞霸,影音風暴,瑞星,天網之類.
很多人就把金山公司當作了中國軟件業(yè)的代表,說中國軟件的代表是金山詞霸和wps,實際大錯特錯。
三。中國軟件業(yè)特點
中國的二三產業(yè)規(guī)模,產值數倍于印度,同時各行各業(yè)的信息化程度遠高于印度。 中國的這么多行業(yè),幾乎每個行業(yè)都有自己的行業(yè)軟件,這些軟件是無法盜版,因為和業(yè)務相聯系的,脫離了業(yè)務,
換了一個行業(yè),代碼就成了一堆垃圾,所以沒有人會去盜版,
1。你每天做工交車,地鐵,其收費,控制系統(tǒng)(控制系統(tǒng)里面有部分是外國的程序,是和硬件結合的)
2。每天買東西,吃飯 收銀系統(tǒng)
3。醫(yī)院, 醫(yī)院管理系統(tǒng)
4,證券交易系統(tǒng) ,這個不用說了
5。中國最為發(fā)達的制造業(yè),從進貨-銷售-財務-庫存,這個鏈條,都是中國人開發(fā)的軟件來管理的
6。你每天都是在上網,估計沒有一個中國網站是外國人來編寫程序建立起來的吧,就象天涯。。
7.還有一塊,就是象華為一樣,軟硬結合,主要是嵌入式開發(fā),
8。。。
看清楚了嗎? 中國人就是做的這些東西,做來是給自己用的,而印度人是做軟件來給外國人用的。 還有一點,這些軟件盜版有用嗎? 比如你盜版了一個證券交易軟件,有證券公司敢用的你軟件嗎? 所有這些軟件除了業(yè)務上面的關聯,還有一個就是后續(xù)需求變更,升級服務,不是一錘子買賣。
四。印度軟件的特點
可以和印度軟件業(yè)相比較的是,中國的低端制造業(yè)務,譬如衣服,鞋子,玩具,箱包。 已經做到了高度的市場化,分工合理化,中國形成了領帶,紐扣,拉鏈。。。等各種門類齊全, 零件生產流水線,產量大,生產成本低。
對應到印度軟件,就是其流程清晰,管理嚴格。從需求分析-系統(tǒng)設計-功能設計-開發(fā)-測試,環(huán)環(huán)相扣, 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流程監(jiān)督和質量控制都做到位。
同時印度的軟件公司更象軟件工廠,幾千上萬人的軟件公司不在少數。一年產值幾億幾十億美圓。
五。形成中國和印度軟件特征的原因
中國和印度軟件只有差別,沒有辦法比較差距。
因為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模式
有一句話是很適用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印度軟件的項目來源:外包
特點:需求明確,功能明確,時間進度要求明確。
客戶素質:高,管理規(guī)范
中國軟件的項目來源:內需,遍地開花。
客戶素質:參差不齊,管理不規(guī)范
特點:需求,功能,時間進度好象都可以隨時在變
在中國,軟件公司當然是屬于弱勢一方,客戶就是上帝,有了這樣的客戶,你還寄希望于軟件公司管理能規(guī)范嗎?
從軟件工程的角度來說:
項目失敗的原因多是 1。需求分析不到位,設計偏差
2。進度控制不力,未按時完成
3。軟件質量不穩(wěn)定,無法上線等等
在中國,一個軟件項目失敗最多的原因卻是
需求不可控。
你無法阻止客戶不斷提需求,變更需求,變更流程。
在這樣的情況下面。如果你能夠把這一點控制的稍微好一點,
項目成功可能性就比較大。
而在中國,怎么達到需求可以控制呢
1。大軟件企業(yè),處于行業(yè)壟斷
2。賄賂客戶公司領導
3。行業(yè)自身特點形成的需求約束
4。最后才是和客戶溝通。
一般小軟件公司做大項目,基本沒有好事,最后的結果多半是自己被客戶無限制變更的需求壓的喘不過氣,最后客戶也喪失信心了,項目被終止。
六。中國和印度兩種模式的后果
1。中國人把軟件做成了勞動密集型產業(yè),遍地開花,印度人把它做成了技術密集型企業(yè), 在中國,IT行業(yè)的人都成了IT民工,盡管印度的人均GDP低于中國,但IT人員的 收入遠高于中國。 另外一方面,中國的軟件產值早已經超過了印度,在世界上面居于美國,歐盟,日本之后。
2。中國的軟件企業(yè)成了血汗工廠,為中國各行各業(yè)信息化鋪路了。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個幾十人的工廠,是不會大型的軟件企業(yè)為其開發(fā)軟件的, 這個工廠也買不起這樣的軟件,而在中國,很多軟件企業(yè)只有幾個人,就會這樣的小工廠服務, 他們沒有任何規(guī)范的軟件工程流程,所見即所得,賺到一點算一點。其他任何行業(yè)中,只要能 利用到軟件,可以提供商機的都有人來涉足。譬如小區(qū)監(jiān)控,家庭智能控制等等。
另一方面大軟件公司提供的軟件同樣非常便宜,因為盜版的緣故,中國人忽略了軟件的價值, 導致中國的軟件價格普通很低,按照個人的衡量,中國軟件公司的開發(fā)出來的軟件 應該按照美圓來計算,
在中國,一個大型的軟件只值100萬元,而在印度,它也至少值100萬美圓。。 在外國,一個企業(yè)軟硬件的投入至少應該是1:2左右,在中國人們只知道硬件是需要花錢,認為軟件是非常容易的開發(fā)的,不需要花錢。
3。中國有非常完整的行業(yè)軟件供應商,并且在各自行業(yè)形成了初步壟斷 證券,保險,銀行,醫(yī)療,財務,交通,服裝。。。還有很多形形色色的ERP。 在這些行業(yè),都有一些出色的軟件公司,規(guī)模中等,所做的產品符合該行業(yè)的業(yè)務需求, 在這些行業(yè),競爭力非常強,外國軟件基本沒有空間。 在這些行業(yè)里面,我們幾乎不 把微軟,IBM當作競爭對手。微軟,IBM做的東西一樣會被客戶換掉。
4.IT人員出路渺茫,最后都被迫轉型,IT行業(yè)成為了年輕人的行業(yè).很多的IT人員從軟件公司 流動了其服務的客戶企業(yè)中,結果變成了在中國,最資深,最有經驗的IT人員基本都在客戶公司里面 吃老本過日子。
當然中國的好的企業(yè)大多有自己開發(fā)團隊,這些東西本身并不計算入中國的軟件產值。
七 發(fā)展前景
1。印度軟件外包遇到了和中國制造業(yè)出口相同的局面,就是外來訂單減少,用工成本增加。 印度的IT人員成本是高于中國的,隨著IT人員工資的逐步增加,利潤減少,出現了發(fā)展困境。
中國還說產業(yè)升級,而印度連軟件內需都不大,如何升級?
2。中國的軟件業(yè)將高速發(fā)展,但IT人需要好自為之。
前景一片大好,軟件應用無孔不入,但IT人的生存環(huán)境卻不會好轉,需要找準自己的方向, 軟件企業(yè)的血汗工廠特點將會更加明顯。 在中國,很多城市都在借鑒印度的外包模式,希望從國際外包市場上面分一杯羹, 我覺得這是方向性的錯誤,中國學印度模式沒有任何優(yōu)勢,只有死路一條。
從事IT的人,要在中國的環(huán)境中生存,不要在外包企業(yè)中呆的時間過長,那樣的話,將無法適應 中國殘酷的環(huán)境,因為外包企業(yè)本身也不是能夠提供你一份長久穩(wěn)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