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是世界上最早發(fā)現(xiàn)中國茶樹、利用中國茶葉和栽培中國茶樹的國家,中國也是世界茶道的宗主國。
茶是歷史文化的縮影,同時也促進了中國文化的傳播與發(fā)展。從“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的神農嘗茶為發(fā)端,茶的發(fā)展在歷史的洪波中逐漸向前。兩漢到三國時期,茶已經從巴蜀傳到長江中下游,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茶葉已經被廣泛種植,表現(xiàn):漸漸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居于顯著地位,甚至有些地方還出現(xiàn)了以茶為祭的文化習俗。茶已經從普通百姓中進入上層社會。唐代,“茶興于唐,盛于宋”,到了唐代出現(xiàn)了一名叫陸羽的茶圣,他總結了歷代制茶和飲茶的經驗,寫了《茶經》一書。陸羽在書中對茶的起源,種類特征,治法,烹真茶具,水的品第、飲茶風俗等做了全面論述。由于唐朝當時注重對外交往,經濟開放,因而從各種層面上對茶文化的興盛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于是唐代茶道大興同時也在我國茶文化發(fā)展史中開辟了劃時代的意義。宋代,中國飲茶習俗達到了更高地步,茶已經成為家不可一日無也的日常飲品。上至皇帝下至是大夫都有關于茶飲的專著,這時民間還出現(xiàn)了茶戶,茶室,茶坊等交易制作場所。其習俗中最有特色的是斗茶。與此同時,茶葉產品不再只是單一的團茶餅茶的形式。先后出現(xiàn)了散茶、末茶。明清時期,茶葉的加工制作和飲用習俗有了很大改進。尤其是進入清代以后,茶葉出口已經成為了正式的貿易途徑。,在各國間的銷售數(shù)量也有所增加。此時炒青制茶法得到了普遍推廣,于是“沖飲法”代替了以往的“煎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