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水資源總量偏少,地域分布不均。
一、安徽地表水資源總量偏少安徽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在750_1800mm之間,局部地區(qū)可達(dá)2000mm以上。全省多年平均降水總量約為1590.2億m3,其中約39%形成河川徑流,多年平均徑流深442mm。全省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約616億m3,地下水資源量約為167億m3,重復(fù)計(jì)算水量約108億m3,水資源總量675億m3。地表水與地下水交換比較活躍。
2005年,安徽全省平均降水量1208.3 mm,略高于多年均值,屬平水年份。
2005年水資源總量719.25億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672.20億m3,地下水資源量195.41億m3,地下水資源量與地表水資源量的不重復(fù)量47.05億m3。全省入境水量9168.44億m3,出境水量9742.21億m3。全省大中型水庫年末蓄水量56億m3,較年初增加5.18億m3。年內(nèi)大型水庫調(diào)蓄水量約55億m3。安徽國土面積1401萬公頃,占全國總面積的1.46%,水資源量占全國水資源總量的2.56%,從這個(gè)意義上說相對量還是比較多的。安徽水資源總量偏少,關(guān)鍵在于水資源密度低。安徽按人口平均或耕地平均擁有的水資源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二)地域分布不均年平均徑流深度地區(qū)分布規(guī)律和降水的分布基本一致,也是由北向南遞增?;幢逼皆蠖嘣?00~300 mm,其中蕭縣、碭山以北低于200 mm。江淮丘陵地區(qū)270~500 mm,沿江一帶350~700 mm,大別山區(qū)600~800 mm,皖南山區(qū)800~1300 mm,黃山、九華山為全省高值區(qū),可達(dá)1400~1500 mm。宏觀上看,南方水資源豐富,皖南、皖西山區(qū)和沿江西部水資源有余;其余地區(qū)水資源不足,皖北水資源短缺。從表5-2可見,安徽各地水資源差異很大。安徽降水是南豐北缺,而人口是南少北多,形成南方水資源富余,北方缺水資源缺乏的局面。耕地率低、人口密度小的皖南山區(qū)年徑流深度最大,大別山區(qū)次之,而耕地率高、人口密度大的淮北平原最小。因此淮北及江淮丘陵地區(qū)地表徑流不足,淮北北部更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