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開篇說的就是“五帝本紀(jì)”,我們的習(xí)慣也稱“三皇五帝”,但合理的稱謂應(yīng)該是“三皇七帝”,還有其它兩帝雖然時間短,但不能不算嘛,比如黃帝是先把位置傳給兒子少昊,少昊在位83年才傳給了自己的侄子(黃帝孫子)顓頊的。
沒有了帝摯,帝嚳與堯之間就有了斷層,是帝嚳先把王位傳給帝摯,因為帝摯覺得弟弟堯比自己更適合,于是在做了8年王就把王位傳給了弟弟堯。堯傳給了女婿舜(黃帝的第九代孫,娶了堯的兩個太婆輩分的女兒為妻)。后來舜沒自己叔伯太太公禹的勢力大,只能順勢將王位禪讓給了禹,自己拋妻棄子出走不知所終。所以從黃帝傳給兒子少昊(玄囂),少昊傳給跟著自己混的弟弟昌意的兒子顓頊,顓頊再傳回給少昊的孫子帝嚳,帝嚳傳給兒子帝摯,帝摯傳給弟弟堯,堯傳給自己的女婿又是昌意、顓頊一脈的舜;加起來是七個,這就是上古的“七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