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約3789萬,俄羅斯人占80%以上,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約占5%,其他有布里亞特人、科米人、雅庫特人、圖瓦人等。
人口沿鐵路線分布。西伯利亞,是北亞地區(qū)的一片廣闊地帶,西起烏拉爾山脈,東至杰日尼奧夫角,北臨北冰洋,西南抵哈薩克斯坦中北部山地,南至蒙古國、外興安嶺,面積約1322萬平方千米,方言俄語/阿爾泰語系語言/葉尼塞語系語言。西伯利亞依據(jù)地形可分為三部分: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西伯利亞此名稱可能來自西伯利亞塔塔爾語,意思就是“沉睡之地”(Sib Ir)。西伯利亞韃靼人以此為國家名稱建立西伯利亞汗國,后來被莫斯科大公國征服,西伯利亞此名詞進入了俄語。也有說法為“鮮卑利亞”,來自鮮卑。亦有一個解釋,西伯利亞被解作昔班的地方,因為他的封地位于西伯利亞。又有一說,沙俄以錫伯族的族名創(chuàng)造北亞的新地名。而在中國古地圖上,西伯利亞被稱為羅荒野。西伯利亞所蘊藏的資源十分豐富,西西伯利亞平原是俄羅斯的糧倉。西西伯利亞位于亞洲的最西北部,面積2.416億公頃,哈薩克斯坦北部屬于西西伯利亞。西接烏拉爾山脈,北部與巴倫支海和北冰洋相連,東鄰葉尼塞河,南部與蒙古、中國的黑龍江省、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和哈薩克斯坦接壤。自然資源西西伯利亞森林面積7 480萬公頃,樹種包括歐洲赤松、俄羅斯光松、樺木、歐洲山楊、西伯利亞落葉松、西伯利亞冷杉、西伯利亞云杉以及各種楊樹、柳樹和椴樹。蓄積量豐富西伯利亞森林主要為老齡林,一半以上的蓄積量超過100年。然而,由于嚴(yán)酷的氣候,46%的森林生產(chǎn)力分級為5、5a和5b,即每公頃生長量低于0.25立方米;另外40%的森林生產(chǎn)力分級為3和4,每公頃生長量為0.25~0.5 立方米;只有14%森林生產(chǎn)力為1和2,每公頃生長量超過0.5立方米。該地區(qū)擁有巨大的森林蓄積量,接近67億立方米,約占西伯利亞立木蓄積量的22%,世界非熱帶闊葉和針葉蓄積量的10%。歐洲赤松是西西伯利亞的主要樹種,面積2,630萬公頃,占森林總面積的36%。多數(shù)歐洲赤松生產(chǎn)力不高,為3到5b,150~200年輪伐期每公頃蓄積量為100~350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