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本土最大的電子電器銷售商FutureShop,在上月底突然宣布關閉在加拿大境內所有零售實體店,經過一周歇業(yè)后,己有部份店面改頭換面懸掛BestBuy商號重新開張。
FutureShop是加拿大本土最為著名的電器連鎖店,2001年美國百思買(BESTBUY)以5.8億加元全資收購了該公司,但收購后的FutureShop仍以獨立部門的形式以原來的商號運營。百思買在上月28日公告中表示,F(xiàn)uture Shop所運營的66間門店將即時關閉,而另外65間則改為BestBuy門市。在該聲明中稱,閉店行動將于28號開始,存在重復及經營問題的66家Future Shop的分店將關閉,另外65家分店將于一周內將招牌改換成Best Buy繼續(xù)經營。加拿大消費者將不再見到已經存在了33年之久的Future Shop,這些電器店將成為記憶。加拿大第一家Future Shop于1982年在溫哥華誕生,8年間Future Shop成為加拿大最大的消費類電子產品的零售商。
2001年被Best Buy公司全資收購,后者成為加拿大Future Shop的母公司。到2013年,由于網上購物風行直接沖擊其市場,Best Buy公司除了調整在英國、歐洲門店業(yè)務外,也逐步關閉旗下零售利潤不高的Future Shop和Best Buy店鋪。
2014年百思買也將中國全資子公司五星電器低價出售給佳源集團的形式退出中國市場,至此百思買零售業(yè)務完全收縮于北美市場,覆蓋加拿大、美國及墨西哥。業(yè)務重組后Future Shop的所有預約、售后保修、退換貨及購物卡均將由百思買來承接,但部門關閉門店人力資源遭到了解雇沖擊,這也引起了部份老員工的不滿。據悉,Best Buy此次重組費用預計約2.5億至3.5億加元,包括未來五年內Best Buy完成門店的轉換,部分門店的處理,解雇員工的離職金等。對于Future Shop的突然關閉,零售業(yè)分析家并不感到意外,近幾年來網購對實體店面的你死我活的沖擊是最主要的原因。家電網主編劉波認為,加元匯率持續(xù)走低也是被迫重組的原因之一。而Best Buy董事長兼執(zhí)行總裁威爾遜(Ron Wilson)在官方聲明中解釋Future Shop全線關閉原因,是Future Shop及Best Buy店面及業(yè)務互相重疊,F(xiàn)uture Shop與Best Buy門市都在同一商場,甚至極端到共用一個停車場。而過去被收購后的日子里,F(xiàn)uture Shop一直被賦予了與百思買門店差異化經營及更加線上的厚望,顯然在面對網購的競爭窘狀下,線下需求萎縮與消費者選購習慣的改變是促使Future Shop改旗易幟的主要原因,零售利潤偏低加之復興無望成為母公司決心關店重組的財務壓力。有分析師告訴家電網,加拿大目前正處于經濟衰退的周期之中,“購買力大不如前”,而在亞馬遜這類互聯(lián)網下單購買則顯得更為劃算。中國的電器連鎖領域目前也正在經受類似的沖擊,但網絡一方不是亞馬遜而是換成了阿里系和京東商城。在前述公告中該公司還表示,將投資2億元加強更多渠道服務,尤其是擴展并加強網絡銷售與服務,以便消費者可以在網上訂貨之后,Best Buy將所訂購貨品送貨上門,這和從傳統(tǒng)零售商轉型并兼具網商的蘇寧業(yè)務相類似,而這種渠道服務在中國被描述成O2O,但實際運行之中來看,所獲得的利潤短期根本無法彌補轉型付出的成本。線上線下模式選擇的陣痛正在東西方社會同時現(xiàn)行,盡管零售業(yè)正處于惶恐與不確定之中,但是未來一定不會失去利潤大師的光環(huán)。百思買前日收盤漲2.71%,正在接近52周內42元的最高值。(H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