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含伊比利裔和拉丁美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365666136洲裔白人,約9%)在美國人種中的比例: 79.96%,黑人: 12.85%,美國印第安人: 0.9%,夏威夷與其他太平洋島嶼原住民:0.18%,亞洲人:4.43%,混血及其他人種:9.1%。
美國由于早期對移民相對寬松,因此擁有十分多樣化的種族及民族,白種人占大部分(約2/3),而其余三分之一的少數人種多集中在沿?;蚨紩^(qū)。拉丁裔為一支人種分化廣泛的民族,為少數民族中的最多數。全美人口中白種美人就占74%,其中約有8%為部分拉丁美裔,未混有拉丁美裔血統(tǒng)之白種美裔者則約占66%。
白種美人在每個區(qū)域都占多數,又以中西部為尤,高達82%全區(qū)人口。亞裔美人集中在西岸地區(qū),其中有47%居住于加州及夏威夷等地。美洲原住民部分也集中于西部,人口調查發(fā)現目前美洲原住民人口約有490萬人,這是自從1776年來最高的數字,超越西部四分之三的夏威夷原住民及太平洋群島地區(qū)原住民數量。其他裔籍者則大部分居住于西部或南部,這些地區(qū)約有69%多族裔美國人(multiracial)居住。拉丁裔人口占西部人口27%,占全國人口43%。
拓展資料
關于人種:
人種(Race),是在體質形態(tài)或遺傳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特色的人群,劃分時可以根據外在特征(如膚色、發(fā)色、面部骨骼結構等)、基因、以及自我認同為標準。人種這一概念以及種族的具體劃分都是具有相當爭議性的課題,其在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文化中都有差異,種族的概念也牽涉到諸如社會認同感以及民族主義等其他范疇。
20世紀以前,科學家普遍認為,人類分為若干個本質主義方式劃分的(即以不可缺的特征來劃分的)人種,如尼格羅人種(黑種人)、蒙古人種(黃種人)、高加索人種(白種人)等。但自1940年代起,演化科學家開始淘汰這種理論。另外,種族長期以來理解為一種科學分類,即將種族視為一個分類的層次,如將種族等同于亞種。
人們通常按膚色、鼻形等體質特征來劃分人種,這些特征主要是由于對氣候的適應而產生的。造成膚色差異的主要因素即是血管的分布和一定皮膚區(qū)域中黑色素的數量。黑色素多的皮膚顯黑色,中等的顯黃色,很少的顯淺色。黑色素有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的能力。
生活在橫跨赤道的非洲的黑種人和西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棕種人具有深色的皮膚,可使皮膚不至因過多的紫外線照射而受損害。紫外線可以刺激維生素D的產生,因而,深色的皮膚可以防止產生過多的維生素D,而導致維生素D中毒。
相反,白種人原先生活在北歐,那里陽光不像赤道附近那么強烈,陽光中的紫外線不會危害身體,而且能刺激必要的維生素D的形成,因而北歐白人皮膚里的色素極少。
參考鏈接百度百科 人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