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航海的歷史分為三個階段,即古代航海、大航海時代和現(xiàn)代航海。
最初人類航海的沖動與生存和好奇心有關。海洋的漁鹽之利,還有對遠方的興趣,促使人類以最原始的航海工具,比如獨木舟和木筏,走向海洋,所達到的成就令今天的人們也感到驚奇。
15世紀之前,航海有兩個集中的海域,一是海上絲綢之路,
二是地中海。陸地運輸成本高,效率低,作者安排了一個專門的思考題來說明這一點;而海洋是平坦的,只要有了船,就能夠到達沿海各地,因此航海的價值就凸顯出來。作者重點闡述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海絲之路把中國與沿線國家聯(lián)系起來,我國南方重鎮(zhèn)廣州就是因海上貿(mào)易而得以快速發(fā)展的。這段歷史因明代鄭和七下西洋而達到高潮,航海的船舶在南京建造,經(jīng)由長江下游航道出海。在海上絲綢之路興盛的時代,地中海國家既要搶奪本區(qū)域的制海權,又要爭奪通往海上絲路的便利條件,軍事紛爭不斷,各國甚至鼓勵針對敵國的海盜行為。眼看在競爭中就要處于下風,葡萄牙、西班牙開始尋找通往印度洋的新航道。地中海的世界如此擁擠、狹小,為何不到直布羅陀海峽以外去探索更大的海洋?這個念頭是大航海時代的開端,作者在本書的第二部分生動地刻畫了大航海時代的人和事。首先是葡萄牙人沿著西非海岸一步步地探索,成功地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進入了印度洋,從此連接海上絲綢之路就無須經(jīng)由地中海了。葡萄牙國王資助海軍和航海家,為的是從東方得到源源不斷的財富,而實際上也獲益豐厚。西班牙不甘落后,派出哥倫布三次前往東方。哥倫布想:既然地球是圓的,葡人往東可以達到印度、中國,那么西班牙船隊往西為什么不能到達? 結果歪打正著,登上了美洲的土地。再往后,麥哲倫完成了環(huán)球航行。葡、西兩個南歐國家,竟然一度瓜分了全球海洋!接下來,歐洲其他國家先后加入了世界大洋的爭奪。荷蘭人提出新的領海范圍主張,通過經(jīng)營海洋而崛起。然后英國以其領先于世界的科學技術,打敗了西班牙和法國的艦隊,變成一個“日不落”的超級大國,美國、澳大利亞、印度這些地方都曾經(jīng)是其殖民地。大航海時代的結尾,是西方列強控制了全球海洋。葡、西殖民者占據(jù)美洲大陸的墨西哥及其以南的陸地,而英、法殖民者占據(jù)北美大陸。大航海帶來大開發(fā),移民引起的疾病、生態(tài)、社會問題也十分突出。有一件令人遺憾的事情作者沒有提到,但大家都非常清楚,就是中國游離于大航海時代。從鄭和下西洋之后,中國就不再過問世界海洋之事,為什么會如此?這個問題至今仍在研究。但后果是很嚴重的,1840年,西方列強開著炮艦出現(xiàn)在中國的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