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枚郵票的產(chǎn)生 黑便士 人類使用郵票,已有一百四十多年的歷史關于郵票的誕生,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十九世紀初的一天,在英國的一個鄉(xiāng)間,郵差給一位少女送來一封信,照例向她收郵資,可是這個少女只在信封上瞥了一眼,卻拒不收信,也不交郵費。
郵差便和她爭執(zhí)起來,這時恰有一個叫羅蘭·希爾的人散步走到這里,當他得知姑娘因付不起郵費,執(zhí)意不肯收信時,便替這位少女交納了郵費。這位少女很感激他的幫助,并向他敘說了拒收來信的秘密:“因為我沒有那么多的錢交納郵費,所以事先與我那遠方的未婚夫約好,如果他一切安好,就在信封上畫一個暗記e69da5e887aae79fa5e9819331333262383035。我看到這個記號,知道他一切平安,就沒必要交那么多的錢收信了。”這件事啟迪了羅蘭·希爾。他看到按路程遠近向收信人收取郵費的辦法漏洞太多,于是提出改革郵政的方案——由寄信人買郵票貼在信封上,表明郵資已付,不再由收信人付錢了。 世界第一枚郵票 黑便士 1837年1月,羅蘭·希爾發(fā)表了《郵政改革的重要性與可行性》的小冊子。他建議在英國本土郵寄重量不超過半盎司的信件時,不管路程多遠只收1便士的郵費,郵資必須預付。這個開拓性的建議在議會討論時,遭到保守人士的反對。直到兩年之后,羅蘭·希爾改革郵政的提案才被通過。 接著,羅蘭·希爾積極地投入印制郵票的準備工作,公開征求郵票的圖案。后來考慮到郵票是國家發(fā)行的有價票證,既要防止偽造,還要有象征國家的權威性,所以采用了英國女王維多利亞頭像為郵票圖案。 1840年5月1日,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枚郵票問世了。英國郵局出售的這種郵票,面值1便士,黑色。后來,集郵者將郵票的面值和顏色聯(lián)系在一起,給它起了個“綽號”,叫“黑便士”。“黑便士”沒有齒孔,出售時要用剪刀一枚枚地剪開。 羅蘭·希爾將十幾個便士的郵資降為一便士,使當時的英國郵政當局顧慮重重,擔心本來就不景氣的郵政業(yè)更無法維持。事實上,羅蘭·希爾的改革確實具有科學的眼光,因為郵費太貴,信件就少;而即便由甲地寄往乙地的信只有一封,郵差也要送一次。除了多攜帶一些信件外,其他勞務都沒有什么增加,郵資的收入?yún)s增多了。當然,這項改革,并不是順利的。使用郵票之后,不少人對購買郵票預付郵資的制度不那么習慣;在當時英國上流社會中,更有人覺得這種辦法是寄信人看不起收信人,認為收信人錢付郵費才這樣做的,有失體面,但這些保守勢力終究阻擋不了社會發(fā)展的進程。英國開始使用郵票前,全國一年只有7600萬件郵件;1841年——使用郵票后的第一年,郵件猛增到20800萬件;十幾年后,長期財政拮據(jù)的英國郵政轉(zhuǎn)虧為盈。在郵政業(yè)務里增長的眾多因素中,使用郵票也是很重要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