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為什么能成功 因為他是潮州人。
人們研究晉商、徽商,他們已成既往,潮商卻似乎越來越活躍于國內(nèi)外經(jīng)濟舞臺。人們驚異于嶺南文化的特異性,而操廣州話、客家話、潮州話的人群是其犖犖大者,三者同中亦不無異。當海內(nèi)外潮人代表首次聚首祖居地的時候,是該看一看潮州人的時候了。今年11月8日至20日,近3000名潮人代表首次聚首祖居地。不同尋常的是,他們潮汕同鄉(xiāng)多達2000多萬,有超過1000萬散居在并不算小的“地球村”。由于經(jīng)濟實力與活力,并保持故土的文化傳統(tǒng),潮人越來越引人注目。潮人據(jù)說很容易彼此辨別。一個不無夸張的說法是:兩個潮汕人,即使相隔20里,也能聞出對方來。現(xiàn)在他們正致力于很易于被世人辨識出來。事實上,國際潮團聯(lián)誼年會16年來舉辦9屆,國際潮學的研討會四年來進行第二屆,都在表明潮人正努力建立自我意識與國際形象,以求更好的生存、更大的發(fā)展。既非某人種,亦非某民族,潮人開始浮出世界人口,一如汕頭三幾百年前由韓江沖擊而浮出海面。這是罕見的。因為潮人是獨特的。關系、信用:“東方猶太人”的成功四字訣很久以來,潮人即以善于經(jīng)商著稱。當初一代又一代的潮人出洋時,幾乎都是兩手空空,身無分文。相關的回憶最常使用的字眼是:乘坐“紅頭船”,一塊水布(潮人特殊用品,一般是0.5米寬、2米長,用途很廣,如洗澡、遮體、作包裹等,現(xiàn)已消失),往往還懷揣一把自家田宅的泥土,而后發(fā)財。潮人的世界性影響主要源于經(jīng)濟成就:據(jù)1995年第六期香港《資本家》的一億美元以上華人富豪榜,以祖籍地分,潮汕人士的經(jīng)濟實力最強。據(jù)說,泰國一位國王首稱潮人是“東方的猶太人”。有學者指出此說當初含有貶義,但也反映了事實:即潮人執(zhí)泰國金融界之牛耳,且投資各領域,在泰國舉足輕重,而潮州話乃是泰國的第二語言。
80高齡的學者薛汕把潮人的成功歸結于因禍得福。潮人出國寄人籬下,給人當苦力,他們勤快、聰明、老實,不敢搶碼頭,當?shù)厝朔炊湃文?,跟你合作,才扎下根,進而發(fā)展。關系、信用,是法國東方學家韓林(中文名)總結的潮人成功四字訣。據(jù)韓林觀察,潮商在海外華人中最講關系、最講信用,乃至于他們之間可以不用銀行,而關系、信用足以擔保。問:國際漢學界的一代宗師饒宗頤更只拈出“信用”二字,認為潮商承祖訓“民無信不立”運用于經(jīng)商,而形成的商業(yè)道德。這是他們成功的最大關鍵,尤其值得繼承、傳揚。潮汕人亦以精明、精于算計著稱。汕頭市經(jīng)委一名年輕的觀察者王立新作了一個比較:上海人也精于算計,但他們是越算越小,潮汕人是越算越大。客家人也精于算計,但客家人長于從政,多高官政要,潮汕人長于經(jīng)商,多工商巨子。一些學者也注意到這種區(qū)別。汕頭大學一教授分析說,潮汕人具有典型的海洋性格。他們捕魚、曬鹽、海上冒險,甚至不乏海盜、鴉片貿(mào)易。這位教授發(fā)現(xiàn),如果潮汕人是《白毛女》中的楊白勞,就不會去死,而選擇逃跑。因為黃世仁逼的是債而不是要你死。王立新則徑直說,潮汕人性格豪爽的一面,海洋打開了他們的視野。怒海求生的潮人甚至能立刻創(chuàng)造奇跡。
70年代逃離老撾、柬埔寨、越南而居留法國、美國、加拿大的潮人如此成功,乃至他們的社團承辦了第六、第七屆國際潮團聯(lián)誼年會,當時的巴黎市長、現(xiàn)法國總統(tǒng)希拉克親自主禮;克林頓總統(tǒng)發(fā)去賀電,數(shù)屆都派總統(tǒng)特使與會致辭;加拿大總理克雷蒂安今屆年會亦發(fā)來賀電。這些世界政要贊美潮人的要點大同小異:融入居留國的能力、工商成就、因保持了自身的傳統(tǒng)而對所在國文化多元化的貢獻。潮州話·潮劇·功夫茶:傳統(tǒng)文化之盆潮汕人自己承認:一聽到講潮州話的,就會認定對方是“自己人”。海外的潮人往往還保持著母語,還有其他生活習俗。這是一條與母體剪不斷的神秘臍帶。而作為母體的潮汕地區(qū),則與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tǒng)亦有剪不斷的神秘臍帶。潮州話已被語言學家們公認為中古漢語的活化石,是遷居來潮的古代中原人流傳下來的。學者聲言它保有古詞匯、古音調(diào),古樸典雅,外人甚至客家人、廣府人聽來也形同外語,但它居然仍是當今潮人的第一交際語言。汕頭的一位報社主編曾斷言:潮州話是一種最好的商業(yè)語言。記者不敢妄評,它可能表明了潮州話的應變能力和活力。有500年左右歷史的潮劇使用的就是潮州話。潮劇變自北來的南曲,目前是中國的十大劇種之一。潮劇已由廣場進入劇場,有專家已擔心其前途。但潮州英歌卻還是鮮活的廣場藝術。演員皆非專業(yè),用于節(jié)日喜慶,無歌而群舞,表現(xiàn)的只是《水滸》攻打大名府那一段,變化卻無窮,甚至形成眾多流派。記者在潮陽市觀看英歌鑼鼓驚心動魄,古裝李逵、魯智深、武松,男扮女裝孫二娘、顧大嫂等梁山好漢步舞有節(jié),剛勁英武。據(jù)一名英歌教練介紹,英歌歷史上曾用于為抗元、抗清民間習武的掩飾,而伴奏則有取自祭孔的廟堂音樂者。潮汕功夫茶更是體現(xiàn)了“茶的故鄉(xiāng)”中國的茶道最高境界。更令人驚嘆的是,功夫茶仍是潮人的生活必須,乃至茶在潮州話里有“茶米”之稱。生活形態(tài)固然孕含傳統(tǒng)精神,學者更看到素有“海濱鄒魯”之稱的潮汕遺澤猶在。潮人重宗族,重修(家、族)譜,衣錦還鄉(xiāng)則建宗祠、祭祖先,人說封建意識,學者則看出系服膺儒家學說;潮人信佛、拜山、見神就拜,人說封建迷信,學者則指明屬宗教意識。學者研究表明,正是共同的血緣、地緣、神緣聯(lián)系著海內(nèi)外潮人,使他們合作求存,而不曾失去自己的根。也有狹隘性:排他集體無意識潮人成為傳統(tǒng)文化的積聚之盆,源于他們的命運:逃往異鄉(xiāng)、異國,遭遇排他的人文環(huán)境,必須守望相助,才能立足、發(fā)展。潮人祖居地又是昔日的“省尾國角”,潮汕三面被山隔絕,一面朝海,才給了潮人海外拓殖的生機。對傳統(tǒng)的高度認同感與彼此非凡的凝聚力,乃是潮人生存的需要。潮人非凡凝聚力的另一面,則是為人詬病的排他性。記者在與一來自河南的汕頭的士司機交談時,他說,汕頭人什么都好,就是排外不好。接著又用親身經(jīng)歷予以證明。此屆潮學研究會上,學者陳景熙通過分析“林監(jiān)臣破壞潮州風水”的傳說,亦得出結論說:潮人有一種“排他”的集體無意識。傳說的梗概是:福建來潮州做官的林監(jiān)臣破壞了潮州的風水,潮州的某文化英雄借林之手對林的故鄉(xiāng)實施了報復。陳認為,這則大約從明代流傳至今的傳說,直接外現(xiàn)了潮人的地域集團意識,表露了潮人對地域集團外人士的防范乃至仇恨。被陳引述的潮州海關稅務司的海關報告說:潮汕人甚至“為了排除一個外來者,也常用最微小的借口團結一塊”,表明潮人的排他性給百年前的英籍稅務官以深刻印象。陳景熙分析說,潮汕地區(qū)封閉的地域和獨特的社會因素局限潮人的視野,也形成了潮人狹隘、保守、排他的集體性心理特點。李嘉誠:“我是潮人,但我更是中國人”不過,潮人的杰出之士則早已超越其中。李嘉誠就是代表。記者在汕頭大學采訪李嘉誠時問道:潮人都以你為榮,你是否以身為潮人為榮 李當即回“我更以身為中國人為榮?!彼f:我不是沒有鄉(xiāng)土觀念,我是潮人,但更是中國人。李嘉誠在祖國大陸投資超過600億,在汕頭則有40個億。當初李到汕頭,就對黨政要員聲明:他來只是為了建汕頭大學,生意的事不要找他。他不愿賺故鄉(xiāng)的錢。后來拗不過鄉(xiāng)誼,1992年冬協(xié)商弄一個“汕頭第一城”,簽字前5分鐘,李自忖怎么辦,因為說過不來家鄉(xiāng)賺錢。他于是說要離開3分鐘,返回后他說出了當下的決定:字還要簽,但所有贏利要成立一個基金,全部用于汕頭大學。無償支持家鄉(xiāng)乃至內(nèi)地的教育發(fā)展,才是李嘉誠醉心的“超越生命的極限”。李嘉誠可能是潮人的一個典型,他少年貧困,沒讀什么書,成功全憑勤力與知慧。他還能說一口很不錯的“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