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市素有“三鄉(xiāng)寶地”的美譽,是聞名全國的內(nèi)地僑鄉(xiāng)、文化之鄉(xiāng)和棉花之鄉(xiāng)。
還是茶圣故里、狀元之鄉(xiāng)、竟陵派文學發(fā)源地,連續(xù)多年進入全國中小城市投資潛力五十強之列。天門市位于湖北江漢平原。古稱竟陵。 天門概況 湖北天門市地處鄂中腹地江漢平原,地理位置優(yōu)越,上通荊沙,下接武漢,南瀕江漢黃金水道,北枕三峽過境鐵路,緊銜107、318國道和宜黃高速公路。全市國土面積2622平方公里,人口173萬;在長江,漢水經(jīng)濟開發(fā)帶中,具有強大的接納和輻射能力。 天門,古稱竟陵,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更名天門。從秦置竟陵縣算起,天門已有2000多年縣制歷史。
1987年8月撤縣建市,1994年10月批準為省直管市。 天門市是中國內(nèi)地著名僑鄉(xiāng),湖北省的重點僑鄉(xiāng)。天門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及港澳同胞有78,000多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全市有歸僑500多人,僑、港、澳眷屬82,000多人。 天門華僑出國始于18世紀末,先后經(jīng)歷了北上(歐洲)時期、南下(東南亞)時期和新移民時期等幾個階段。 天門市是享有盛譽的文化之鄉(xiāng)。世界文化名人“茶圣”陸羽、唐代詩人皮日休、明代竟陵派文學代表人物鐘惺、譚元春和清代狀元蔣立鏞誕生于此?;謴透呖贾贫纫詠恚扉T共為國家輸送大學生54000多人,被譽為全國的“狀元之鄉(xiāng)”。 名勝古跡遍天門。境內(nèi)有迄今為止長江流域最大的原始社會村落遺址――石家河新石器時代村落遺址,有保存完好、氣勢宏偉,始建于南朝的著名佛寺――白龍寺,有紀念陸羽的陸羽亭、文學泉、古雁橋,有憑吊鐘惺、譚元春的鐘惺墓、譚元春墓,還有景色秀麗的東湖、西湖風景區(qū)……。天門物產(chǎn) 資源豐富,除農(nóng)作物和家畜家禽外,野生動植物約有1100余種,其中動物200余種,植物900余種。 農(nóng)作物: 棉花、稻谷、小麥、大豆、大麥、蠶豆、蕎麥、粟、玉米、薯類、花生、芝麻、苧麻、黃紅麻、甘蔗、煙葉等。 動物: 獸類有黃鼬(黃鼠狼)、水獺、草兔、狗獾、狐、牙獐、貉、小麝鼠、豹貓、刺猬、家蝠、穿山甲、長吻松鼠計13種,其中,黃鼬、水獺是著名的毛皮獸,豹貓、穿山甲可入藥。鳥類43種。魚類64種,其中以鯉科魚類為主,鰍科次之,有不少重要經(jīng)濟魚類,如青、草、鰱、鯉、鯽、黃鱔、鱖、長江銀魚、紅魷、河豚等。軟體動物15種,其中產(chǎn)于天門河的橄欖蟶蚌(俗名義河蚶)為名貴水產(chǎn)品,享譽全國;三角帆蚌和褶紋冠蚌,分布在張家大湖等湖泊,是培育珍珠的優(yōu)良母體品種。兩棲動物4種,其中蟾蜍可入藥。爬行動物11種,其中龜、鱉為貴重滋補品。蠕動動物2種。節(jié)肢動物5種,其中蝦、螃蟹、蜈蚣經(jīng)濟價值均較高。蟲類14種,其中蜜蜂、蠶有較高的經(jīng)濟價值。其它30余種,不少是害蟲天敵。 植物: 在900余種植物中,有藥材9類152種,其中屬國家收購的有20種,年收購量一般為31.8噸,其中野生半夏行銷國內(nèi),有“荊半夏”之稱,1976年采挖量達到155噸;枸杞遠銷江浙兩廣等地,1981年產(chǎn)量達到8噸;還有經(jīng)濟價值較高的水生植物,如藕、荸薺、菱菜等。全市蔬菜有12類,70多個品種。果樹30余種,其中無花果樹、銀杏(白果)樹等為珍貴樹種?;ɑ苡?類,188個品種。 主要土特產(chǎn) 有黃花菜,1985年栽植14754畝,總產(chǎn)2511.7噸,1979年以來,每年上調(diào)到省的商品黃花菜,約占全省上調(diào)數(shù)的45%,還有蓖麻、藥材、大豆和茶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