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租界英租界 法租界合稱公共租界參考 上海歷史書租界分成2個部分,都是從小到大逐步擴大的:
1. 上海公共租界(又名英美租界,含日租界):最大的時候面積擴展到33503畝(22平方千米),東面擴展至周家嘴(今平?jīng)雎奋姽ぢ忿D角處);北面的邊界到達上海、寶山2縣的交界處;西面一直擴展到靜安寺。
整個租界劃分為中、北、東、西4個區(qū)。
2. 上海法租界:1914年法租界擴展至15150畝(約10平方米),主要位于上海市的盧灣區(qū)(已并入黃浦)和徐匯區(qū)兩區(qū)內(nèi),東部狹長地帶則伸入今黃浦區(qū)。其中著名的地段有霞飛路(淮海中路)、貝當路(衡山路)、福煦路(延安中路、金陵西路)、小東門(城隍廟一帶)等英租界:1845 年 11 月 29日,英國駐上海領事巴富爾( G.Balfour)與蘇松太道員宮慕久劃定洋涇浜以北、李家場以南、黃浦江以西地段為英租界,占地830畝。
1848年11月27日, 英國駐滬領事阿禮國(R.Alcock)與上海道(蘇松太道此時自松江移駐上海, 一般人稱之為上海道)道員麟桂商定,擴展地區(qū)西北至蘇州河,西至洋涇浜,占地2820畝。美租界:1847年,美國代理領事文惠廉(W.J.Boone )向上海道員要求劃虹口一帶為美租界。
1863年6月25日, 美國駐滬領事熙華德(G.F.Seward)與上海道員黃芳議定,自濠溝起,沿蘇州至黃浦江,過楊樹浦地段,劃為美租界,占地7865畝。公共租界:1863年9月20日,英租界與美租界合并為公共租界,占地10685畝。
1870年起, 公共租界越界筑路,經(jīng)1898年以后的屢次擴展,1899年擴展至泥城橋、跑馬場以西地帶;至1930年,共擴展占地15893畝。法租界:1849年4月6日, 法國駐上海領事敏體尼(de M ontigny )與上海道員麟桂劃定上海縣城北門外地帶為法租界,占地500畝;1861與1899年屢次擴展,至1914年,共擴展占地1515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