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人。
緬甸地區(qū)的果敢人不止是有些人會說中文,而是大部分的人都會說中文。因為果敢人原本就是漢人。果敢成為緬甸的一部分歸咎于兩個原因:第一、1885年第三次英緬戰(zhàn)爭以后,緬甸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清政府和英國簽署了《中英會議緬甸條約》,后來更是簽訂了《續(xù)議滇緬界務商務條款》。從此,果敢成為了當時英國緬甸殖民地的一部分。第二、1948年1月緬甸獨立后,果敢當地的土司為了自己的利益,表示愿意加入緬甸。在緬甸首屆國會上,楊振材提出“果敢系緬甸領土,果敢人民應當享受緬甸的合法公民權益”的議案。
1962年,兩國邊界劃界,處于對現實的考慮,果敢地區(qū)成為了緬甸的領土。果敢族是英國人對果敢地區(qū)漢族的稱呼。緬甸獨立后,果敢地區(qū)的漢族人也就接受了。
1983年,果敢族正是成為了緬甸的第135個民族。大部分的果敢族人就是漢族人,他們說的也是中文,不過不是普通話,而是云南方言。由于果敢地區(qū)和云南省接壤,加上果敢受緬甸的影響還沒有那么深,因此90%億上的果敢人都保持著漢族文化傳統(tǒng)。加上很多果敢人沒有取得緬甸的公民身份證,因此對緬甸沒有法律身份,也沒有文化認同。不過,緬甸軍政府一直想法設法加強對果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