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臺灣人都用繁體字?回答這問題之前,能不能也問:為什么大陸用簡體字呢?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其實都是一樣的,執(zhí)政的政府規(guī)定的!然后,大家都習慣用這些漢字了!1946二戰(zhàn)結束臺灣光復,當時臺灣主要的語言是日語、閩南語(或說臺語)和客家話。
負責接收的臺灣行政長官覺得,要推動政令,加速融合,必須推動說國語(普通話)運動,也才能解決溝通、管理等問題。而當時引入的,就是國民政府時期選的以北京話為基準的繁體字。
1958年,當時的臺灣省政府再推:說國語運動。這次是強制性質,學校教國語、繁體字,學校里只能說國語,電影院禁播等等,開始了臺灣 讀尊國語 的年代。
1973年,臺灣行政院再次公布 國語推行辦法,開始嚴格禁止方言,使用方言會被罰錢。所以,60年代以后在臺灣出生的小孩,幾乎全都受過完整的 繁體字國語 的教育,所有的教材、書籍、報紙等一切印刷品,都是繁體字。而不管口音是不是標準北京嗆,這幾代人都是學過普通話、學繁體字的。繁體字是不是最好,這問題見仁見智。有些文字上,繁體字比簡體字保留個更多的原意,例如: 愛 愛,的有心、無心。親 親 的見與不見,這類的討論很多。有些繁體字筆劃太多,像開玩笑寫的:憂鬱的臺灣烏龜,這用繁體字寫,說不定十個臺灣人九個都寫不出正確的筆劃??荚嚨臅r候,也一定會寫的抓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