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存下來的文卷上有這樣的記錄:斯特拉福鎮(zhèn)的桑德爾斯和理查森向伍斯特主教區(qū)的宗教法庭呈交保證書,并各出40英鎊作保金,請求批準威廉·莎士比亞和處女安妮·哈瑟維結婚。
1582年11月28日,伍斯特主教府事務處發(fā)布了允許18歲的威廉·莎士比亞與26歲的安妮·哈瑟維結婚的通告。
6個月以后,即1583年5月26日,斯特拉福教堂為莎士比亞的女兒蘇珊娜行了洗禮。關于莎士比亞令人費解的婚姻之謎,集中體現(xiàn)在幾個疑點上。第一個疑點是所謂的兩個安妮之謎。在莎士比亞的婚姻手續(xù)文件中,有一個長久以來讓莎士比亞傳記作者和研究者們困惑不解的錯誤:主教府事務處在登記允許舉行婚禮的決定時,把未婚妻的名字安妮·哈瑟維寫成了安妮·惠特利。這一出入在莎士比亞研究者中引發(fā)了一次論爭。一種觀點是,有人發(fā)現(xiàn)在威廉·莎士比亞與安妮·哈瑟維出席證婚的前一天另外還發(fā)出過一張名為威廉·薩克比亞的男子與坦普爾格拉夫頓地區(qū)的名為安妮·惠特利的女子結婚的證書。由此可以推斷,這個薩克比亞與那個娶了安妮·哈瑟維的莎士比亞是同一個人,并進而認為,“惠特利”是“哈瑟維”的一種變動較大的拼法,因為當時的公證人有隨心所欲拼寫名字的習慣。莎士比亞本人評論男女情愛的語句:“戀愛是一個偶然的機遇,有的人是被愛神的箭射中的,有的人是自己跌進愛神所設的羅網(wǎng)的?!痹偃纭霸趹賽鄣氖虑樯?,都是上天親自安排好的;金錢可以買田地,娶妻只能靠運氣。”又如“愛情是危險的信號,女孩子自身可以造成他們其中一個獲得幸福,同時也會使另一個受到創(chuàng)傷?!币慌蓪W者認為,莎士比亞這樁急匆匆的婚約有些不情愿的因素在里面,安妮·哈瑟維表現(xiàn)得更為積極主動一些。人們不知道她為什么拖到26歲還未出嫁,父親去世后,她與繼母一起生活,難免有寄人籬下之感。家人對她遲遲不嫁的冷言冷語也不時地刺激她,于是她便迫不及待地向單純的小伙子莎士比亞發(fā)動進攻。不知是莎士比亞真的一度墜入情網(wǎng),還是安妮的魅力與手段無法抵擋,莎士比亞終究是就范了,到了1582年11月份身披婚紗的安妮已是懷孕3個月的女人了。另一個證據(jù)是,從桑德爾斯與理查森二人各出40英鎊作為準婚保證金一事,讓人感覺莎士比亞可能想過推卸責任,而女方則緊追不放、完婚心切,缺乏愛情即無完美婚姻,此派學者還從莎士比亞的作品中找出些許句段,認為這些影射了莎士比亞對婚姻的不滿。例如長詩《維納斯與阿都尼》中那些描寫洋溢著成年女性魅力的維納斯,在密林濃蔭之下企圖勾引少年阿都尼的詩行,很可能是作者個人體驗的反映?;楹蟮诙晁麄冇辛艘粋€女兒,取名蘇珊娜,后來(1585年)又有了一對雙胞胎兒女,哈尼特和朱迪絲。人們推斷莎士比亞是1585~1587這兩年間離家去倫敦的,但沒有可靠的文字記載,因而被稱為“行蹤不明的年代”。他去倫敦的原因,迄今沒有一致的說法,有人推測因為妻子比他年齡大,他對家庭生活漸生不滿。還有一種流傳較廣的說法是,他與鄰村的一些年輕人,私自進入鎮(zhèn)東北托馬斯·露西爵士的花園里獵鹿,被人發(fā)現(xiàn),爵士告了官。但莎士比亞并不示弱,寫了一首諷刺詩回敬他。露西爵士是當?shù)仫@貴,曾當過國會議員,很有權勢,豈肯善罷甘休,莎士比亞感到壓力很大,只好逃往倫敦。這個說法也缺乏一些說服力,為什么他一逃許多年?更合情合理的推測是,因為他所住的小鎮(zhèn)離倫敦不遠,易感受先進的時代氣息。當時倫敦有很多劇團,它們時常在英國各地巡回演出。這些團體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地方行政當局惡勢力的迫害,往往尋求王室或某貴族、大臣的庇護,以他們的封號或職銜命名,如女王劇團、海軍大臣劇團等等。
1569年(當時莎士比亞的父親正任鎮(zhèn)長),女王劇團來到斯特拉福演出。在公演以前,照例要在市政廳演一場,一方面接受檢查,一方面也算招待政府官員和當?shù)孛?。幼年的莎士比亞有了接觸戲劇藝術的機會。也許正是演員那種自由自在的云游生活打動了他的心。另外,莎士比亞在倫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間他的妻子仍一直呆在斯特拉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時隱退回歸故里斯特拉福(1612年左右)。
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亞在其五十二歲生日前后不幸去世,葬于圣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遺囑。他的兩個據(jù)說比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羅肖特畫像,手跡則有6份簽名和《托馬斯·莫爾爵士》一劇中三頁手稿。
1623年,演員J·海明和H·康代爾把他的劇作印成對開本,收進36出戲(其中20出是首次付印),號稱“第一對開本”。從1772年開始,有人對于莎劇的作者不斷提出過疑問,并且企圖證實作者是培根、C·馬洛、勒特蘭伯爵、牛津伯爵、德比伯爵、等等,但都缺乏證據(jù)。莎士比亞是著名的同性戀者,他的十四行詩全部都是寫給他的同性愛人的.據(jù)英媒體報道,最近一位英國收藏家重新確認了一幅家藏油畫的畫中人身份,原來這名美艷“女子”不是別人,正是莎翁傳說中的同性戀情侶——南安普頓伯爵三世亨利·里奧謝思利。發(fā)現(xiàn)這幅“驚世”油畫的科布家族家藏甚豐,繼承了全部藝術品收藏的阿萊克·科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己從兒時起一直以為畫中人是位名叫諾頓的貴婦,因為在這幅油畫的背面赫然寫著諾頓夫人的字樣。但幾年前,一位偶然來訪的藝術收藏家告訴科布,他認為畫中人并非女性,而是易容扮作女性的須眉。一席話驚醒夢中人,科布開始重新審視其真實身份,直到今年年初才終于揭開謎底。這幅油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末,畫中的南安普頓伯爵涂脂抹粉,嘴唇上抹著唇膏,左耳還戴著精致的耳環(huán),手撫披散到胸前的長發(fā),看上去一派女人風情。英國歷史文物權威機構“全國托管協(xié)會”已確認油畫為真跡,此畫完成于1590年至1593年,當時莎士比亞正住在南安普頓伯爵三世的府上。盡管一代文豪莎翁娶了安娜·哈撒韋,但他的真正性取向一直是文學批評家爭議不絕的話題。南安普頓伯爵為同性戀的傳說由來已久,他與莎翁的關系更是撲朔迷離。伯爵曾招待莎翁入住自己的寓所,莎翁著名的《十四行詩集》又是獻給一位俊俏不凡、“美若女子”的年輕男子。(學生以為:十四行詩集前面十幾首都是推崇傳宗接代的,不能理解成寫給其男友的.)不少史學家早已考據(jù),莎翁詩中的傾慕之情大有可能是投向這位易容扮女人的英俊男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