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人上的是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畢業(yè)后教的是高中語文,從中我深刻的體會到大學和高中在學習方面是根本不同的,請看以下五個不同點:1,在高中三年時間,一般只學習十門左右的課程,而且有兩年時間都把精力砸到高考科目上了,老師主要講授一般性的基礎知識,還要做大量的習題(語文課要多寫作文)去應付高考。
而大學四年需要學習的課程在40門以上,每一個學期學習的課程都不相同,內(nèi)容多,學習任務遠比中學重得多。大學一、二年級主要學習公共課程和基礎課程,大學三年級主要學習專業(yè)基礎課和部分專業(yè)課以及選修課,大學四年級重點學習專業(yè)課和寫一篇很有質(zhì)量的畢業(yè)論文。
2,中學里,經(jīng)常有老師占用自習課,老師給同學們輔導,語數(shù)外等課任老師還在搶時間。而大學里這種情況幾乎不存在了。因為大學里課堂講授相對減少,自學時間大量增加。同時,大學為學生學習提供了非常好的環(huán)境,大學有藏書豐富的圖書館,因為課程少,大量時間去圖書館、閱覽室,看各種書藉、報刋雜志。 3,在學習方法上,在高中時期,只要跟著老師走就可以了,一切聽從老師指揮,老師教學生是“手拉手”領著教。 而大學老師則是“老師在前,學生在后跟著走”,提倡學生自主學習,課外時間自己安排,逐漸地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zhuǎn)變,不采用題海戰(zhàn)術和死記硬背的方法,提倡生動活潑地學習,提倡勤于思考,最好是對某一個問題有獨特的看法。
4,在高中時期,同學們有固定的教室、固定的座位、聽課的是固定的同學。 但是在大學里,每個班沒有固定的屬于自己獨享的教室,有時1、2節(jié)課可能在這一棟樓的某個教室上課,但3、4節(jié)課又會到另一棟樓去上課。有時上公共課到大階梯教室去上(哲學,經(jīng)濟學),與自己一起上課的可能還會有不同專業(yè)的同學在一起聽課。 你如果不上課,沒有老師管理,而上公共課的老師對于學生一個人都不認識的。 5,在高中時,一開學班主任老師就把本學期的課本發(fā)給同學們,而且每學期都有期中、期末考試,一學期上完還有“成績冊”發(fā)給大家,還要家長簽字認可。每一學年還要參加全省舉辦的“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其成績還要放在高考檔案袋里,大學錄取時作為參考。 而大學里,有些學科不發(fā)教材,上課時老師逼著學生記聽課筆記。每學期專業(yè)課是必須要考試的。如果不及格待開學時補考一次,還是不及格,那就要留級,系主任一錘定音。一般的普通科是不要考試的,但是要“考查”,分合格和不合格兩種,考查的依據(jù),各科也不相同,有的上交聽課筆記,有的看平時小測驗,有的看平時上課老師提問,是否可回答正確等,如果考查三門課不合格,那么就要留級。而在大學里各科考試、考查成績單,放在學生的人事檔案袋里,待有了工作單位,檔案袋中材料轉(zhuǎn)到本人所在工作的市、縣(區(qū))的人社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