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理性質(zhì)不同銅礦為黃銅黃色,表面常有藍、紫褐色的斑狀錆色。
綠黑色條痕。金屬光澤,不透明、具導電性,硬度3~4,性脆。相對密度4.1~4.3。鐵礦為淺黃銅黃色 ,表面常具黃褐色錆色。條痕綠黑或褐黑。強金屬光澤。不透明。解理、極不完全。硬度6~6.5。相對密度4.9~5.2。可具檢波性。黃鐵礦是半導體礦物,具導電性。在熱的作用下,所捕獲的電子易于流動,并有方向性,形成電子流,產(chǎn)生熱電動勢而具熱電性。
2、成因不同銅礦分布較廣,可在各種條件下形成。主要通過巖漿作用、接觸交代作用、成礦熱液作用而結(jié)晶形成。共生礦物有黃鐵礦、方鉛礦、閃鋅礦、斑銅礦、輝鉬礦、磁黃鐵礦、毒砂、輝鈷礦、輝銅礦、銅藍、硫砷銅礦等。非金屬礦物有方解石、石英、長石。不同的成礦作用產(chǎn)生不同的黃銅礦礦物組合。銅礦是難于細菌氧化的礦物。在銅硫化物中黃銅礦屬于比較惰性。細菌氧化黃銅礦時,銅離子進入溶液。由于銅是一些酶的組成成分,因此微量銅元素對細菌生長是有利的。但是當進入溶液銅離子量大時,會造成毒害。鐵礦是地殼中分布最廣的硫化物。在巖漿巖中,鐵礦呈細小浸染狀,為巖漿期后熱液作用的產(chǎn)物。接觸交代礦床中,鐵礦常與其它硫化物共生,形成于熱液作用后期階段。在熱液礦床中,黃鐵礦與其它硫化物、氧化物、石英等共生;有時形成黃鐵礦的巨大堆積。在沉積巖、煤系及沉積礦床中,黃鐵礦呈團塊、結(jié)核或透鏡體產(chǎn)出。在變質(zhì)巖中,黃鐵礦往往是變質(zhì)作用的新生產(chǎn)物。
3、特征不同黃銅礦可以從它的顏色和條痕當中鑒別出來;它和黃鐵礦相像,但是硬度不如黃鐵礦,黃鐵礦的硬度是6-6.5;它和金類似,但是硬度比金高,也比金脆,金的硬度是2.5-3;它和黃鐵礦一樣,在野外很容易被誤會為黃金,因此被稱為愚人金(Fool's Gold);黃鐵礦晶形完好,晶面有條紋,致密塊狀者與黃銅礦相似。但據(jù)其淺黃銅黃色,硬度大,及其具有導電性可與黃銅礦進行區(qū)別。性脆,受敲打時很容易破碎,破碎面是參差不齊的。
4、產(chǎn)地不同黃銅礦是分布最廣的銅礦物,中國的主要產(chǎn)地集中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川滇地區(qū)、山西南部中條山地區(qū)、甘肅的河西走廊以及西藏高原等。其中以江西德興、西藏玉龍等銅礦最著名。世界其他主要產(chǎn)地有西班牙的里奧廷托,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克拉馬祖、猶他州的賓厄姆、蒙大那州的比尤特,墨西哥的卡納內(nèi)阿,智利的丘基卡馬塔等。黃鐵礦世界著名產(chǎn)地有西班牙、捷克、斯洛伐克、美國和中國。我國黃鐵礦的探明資源儲量居世界前列,著名產(chǎn)地有廣東英德和云浮、安徽馬鞍山、甘肅白銀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