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有個湖叫清華池。
清華池創(chuàng)建于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歷經百年風雨,也曾興衰起伏。歷史清華池始建于1905年,前身是個小澡堂,名叫“小倉浪澡堂”。后來,經一位姓于的山東回民改建擴大,創(chuàng)建了“清真清華池”。當時寧夏省主席、軍閥馬福祥看上這塊地兒,給收購了過來重新整修擴大,建成兩層樓房,使清華池成為規(guī)模大、式樣闊綽、設備講究的清真浴池。不過,如今的清華池是在原來的清華池浴池的基礎上,與匯泉浴池和虎坊橋浴池合并而成。說起來,當年京城大街小巷有不少浴池,能夠像同仁堂、全聚德那樣成一字號的,估摸著也就清華池一家。那么,清華池能有這么大的名聲,靠的還是“一招鮮”的絕活——修腳。其實,修腳成為早年間公共浴池里的一種“享受”還有個變遷過程。最早,各路修腳人員都是擺攤干修,稱為“旱窯”。后來發(fā)現(xiàn)洗過澡的人來修,腳部皮膚、趾甲膨脹變軟,修治腳病容易多了,于是轉移到浴池邊設攤修腳。再以后,浴池老板將設攤的修腳人員請進浴池內,這就是修腳附屬于浴池,稱呼為“水窯”并形成浴池一個工種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