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個名字是父母起的。
公叔痤(?―公元前361年),戰(zhàn)國時期魏國大臣,見載于《戰(zhàn)國策》。公叔痤曾任魏將、魏相,有知人之明,但為國家利益考慮得相對少一些,為自身的利益考慮得多一些。他薦舉公孫鞅,是直到病重才提出。太史公司馬遷于此特著一筆,“公叔痤知其賢,未及進”,很有深意。若過早地推薦公孫鞅,可能會取代他的職位,而在臨終時鄭重托付,博得薦賢之名,對自身利益也沒有什么影響。假如從人才流失的角度來論魏國的成敗,公叔痤是應負一定責任。“公叔痤”之名見《戰(zhàn)國策》,其中《魏公叔痤病》中出現(xiàn)的還有“公孫痤”之名;《史記》則記載為“公叔座”,另記載“公叔”代田文為魏相并排擠吳起之事,以及“公孫痤”在少梁之戰(zhàn)中被秦國俘虜之事。這幾名是否全部指向同一人,存在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