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這其實包含了兩個小問題。
第一,為什要學英語?第二,為什么要從小學?那么,學英語的原因有很多,什么考試啊、出國啊、寫文章啊、旅游啊、國際化啊、時尚啊、虛榮啊……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學英語、會英語是有用的,甚至有必要的。如果一個人認為學英語無用而被迫學英語,那是絕不可能學好的。而對于英語有用的有用程度的理解不同,也決定了你的英語能學到什么程度。我并不認為英語不好的學生,就不好。也許他認為英語對他以后的人生或者事業(yè)并不重要,且后來也確證如此;那么他選擇把攻堅英語的時間,放在他認為更有用而后也確證是更有用的事情上面,真真是值得鼓勵的。而問題就在于這個“而后確證”。誰也不敢說而后能確證英語對他沒多大用處。而且,往往很多家長還挺后悔自己當初沒有把英語學得更好。就像我,遺憾小時候沒有現(xiàn)在這么好的英語老師和資源資料,否則英語絕對是更上一層樓的。這樣心態(tài)的家長怎么會愿意下“英語無大用”的賭注呢?所以,也不需要我探討英語在各方各面的作用了,請結合實際情況來想想吧。至少不要因為英語成績不好,錯失自己心儀的大學或者專業(yè)吧。那么現(xiàn)在來說第二個小問題,為什么要從小學英語?其實,如果家長的心態(tài)是我提到的下限“至少不要因為英語成績不好,錯失自己心儀的大學或者專業(yè)”。真的沒有必要從小學英語。我指從很小,比如在肚子里啊,比如3歲啊,這么小。義務教育英語教材很適合中國孩子,考試也并不難,只要重視學習,上課認真聽講,回家認真完成作業(yè),在輔以課外閱讀,課外習題,并不需要額外上輔導班,就可以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我女兒一年級時上過不到半年的英語機構,堅決不做英語機構布置的作業(yè),因為太難。我當時太忙,沒有時間帶著她一起做作業(yè)。每次上課,她都得不到完成作業(yè)的小星星獎勵,沒面子,后來就抵觸,拒絕去上課,剩下六節(jié)課堅決不去了?,F(xiàn)在也就像我說的這樣學著英語,期末考試前一天只復習一小時就玩去了,成績不是99就是100。而弟弟大概是從三歲開始英語啟蒙的。真的不是我重男輕女。是大環(huán)境變了。劇場效應裹挾著每一個人。哪怕深諳教育之道的老師們,在面對自己孩子的教育時,不也在洪流中難以自拔嗎?言歸正傳。從小學英語的好處至少有四點:一、年齡越小、母語干擾越少。有句話很在理“肌肉是有記憶的”。幼兒的母語發(fā)音尚未定形,口腔肌肉彈性好,發(fā)音器官自然會配合他聽到的語言發(fā)音系統(tǒng)調整形狀,發(fā)出這些語言需要的各種聲音。簡單的例子,我兒子有時會當姥姥的英語小老師,但姥姥根本發(fā)不來r這個音。不要說姥姥,從初中開始學英語的我,發(fā)sh這個音時也容易發(fā)成xi。另外,幼兒母語習慣還沒有完全養(yǎng)成,更少形成因母語表達習慣影響而導致的錯誤。比如啟蒙較晚也沒有強化學習英語的姐姐,寫作時英語句子的結構,時常有明顯的“漢化”。在我反復講道理,反復糾正之后,才漸漸好轉。而其實我自己也是在不斷的在刻意的修正自己的“漢化”英語。而越小的孩子越少有這方面的困擾。
二、幼兒學習英語心理障礙少。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學習者的心態(tài)對學習效果影響巨大。成人學英語時,因為社會意識的成熟,會介意自己的文法和意思是否正確,介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顯得謹小慎微、進步緩慢。不要說成人,還是小學生的女兒就已經(jīng)頗有顧慮啦。而幼兒的“語言自尊”尚未形成, 畢竟說母語時也天然帶錯。而他們的學習環(huán)境是如此包容有愛。說錯,大人會表揚“敢說”,說對,大人會贊嘆“真棒”。這些鼓勵強化了語言學習者良好的心態(tài),學習效果很容易突飛猛進。三,幼兒記憶力好、模仿力強。孩子從出生后,就能夠從各種情境中不斷吸收、記憶所有聽到的聲音,看到的影像,以及觸摸到的東西,漸漸地組成有意義的概念,到了一兩歲時,孩子就能模仿大人的發(fā)音、姿態(tài)。他們把這種模仿和記憶的能力延續(xù)到英語學習中是多么自然的事。
四、學習過程本事就是一筆財富。學習不同的語言,學習新鮮的東西,能增加大腦中神經(jīng)細胞的數(shù)量,促進神經(jīng)纖維突觸的形成,聯(lián)結的增多。幼兒時期如果缺乏相應的刺激,相關的神經(jīng)細胞可能因為廢用而萎縮。很多英語原版教材還可以幫助孩子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有助于拓寬孩子的視野,培養(yǎng)跨文化的思維方式。最后,“霸道總裁”一句: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您看著辦吧!更多親子教育精華,請微信搜索并關注 慧學會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