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米字旗于1606年4月12日英格蘭詹姆士一世統(tǒng)一英格蘭和蘇格蘭時誕生。
它是由英格蘭圣喬治的十字和蘇格蘭圣安德魯?shù)慕徊婧喜⒍?。不過,這面旗幟的旗面不是今天的深藍色而是淺藍色。威爾士由于早期已經(jīng)被英格蘭愛德華一世征服并被認為是英格蘭的一部分,因此并沒有出現(xiàn)在當時的英國國旗上。今天的米字旗誕生于1801年1月1日,當時愛爾蘭島與不列顛組成了聯(lián)合王國。愛爾蘭圣帕特里克的白地紅色交叉型旗再度與米字旗合并,從而形成了今天的米字旗。米字旗最早其實是王室的旗幟,即使到今天,英國也沒有法律確認米字旗為英國的國旗,不過它在功能上與國旗已經(jīng)沒有差別。
1908年英國議會宣布“米字旗應(yīng)該被認為是英國的國旗”。
1933年英國內(nèi)政大臣則宣布“米字旗就是英國國旗”。英國的很多殖民地與前殖民地國家和地區(qū)將米字旗放在國旗的左上角,以示與英國的關(guān)系。這些國家中包括了英屬香港、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美國夏威夷州。加拿大在1965年前使用的國旗上也有米字旗的圖案。另外需要留意,雖然乍看沒有分別,英國國旗其實是有上下之分,靠近旗桿的兩條紅白雙色米字斜條中的上部主要應(yīng)為白色,紅色靠近下部,不可倒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