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嫁娘詞》——唐代王建;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譯文:新婚三天來到廚房,洗手親自來作羹湯。不知婆婆什么口味,做好先讓小姑品嘗。;
2、《箜篌引》——兩漢曹植;置酒高殿上,親交從我游。;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譯文:好酒佳釀擺放在高殿之上,親近的友人跟隨我一同游玩。內(nèi)廚做好了豐盛的菜肴,烹制鮮美可口的牛羊肉。;
3、《豬肉頌》——宋代蘇東坡;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shí)他自美。;譯文:把鍋?zhàn)酉吹酶筛蓛魞?,少許放水,燃上柴木、雜草,抑制火勢(shì),用不冒火苗的虛火來煨燉。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會(huì)滋味極美。;
4、《寒食內(nèi)宴》——唐代張籍;廊下御廚分冷食,殿前香騎逐飛球。;譯文:皇宮回廊下御廚正在分切冷食,大殿前美女衣著飄逸,與馬協(xié)動(dòng),追逐滾動(dòng)的球。;
5、《戲詠馓子贈(zèng)鄰嫗》——宋代蘇軾;織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譯文:一位年輕女子加面添水,和面塑形,然后將其放入油鍋中炸成香嫩金黃的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