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客坐飛機時可以帶手機,而快遞公司卻不允許空運手機。
2.因為電池在客艙里燃燒起來的話一定會馬上被發(fā)現(xiàn)并且熄滅,但是電池在貨艙燃燒的話可就是空中煙火了。 這也是為什么鋰電池可以隨身帶入客艙但不能托運。
3. 專門運送手機和運送攜帶手機的乘客這兩者的出事概率不是一個量級吧。況且一旦出事,恐怕又是一次全國皆知的空難。
4. 航空公司固然也有責任,但是對手機進行安全檢查必然存在成本,比如說器材、時間(旅客和航空公司)。而且檢查手機耽誤時間不說,還可能侵犯旅客隱私,必然造成旅客的不滿。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旅客極有可能選擇那些不對手機進行安全檢查的航空公司。同理,航空公司如果干脆禁止手機上飛機,那么旅客會有更多的理由不選擇這一家的飛機。換句話說,航空公司權衡收益和風險之后發(fā)現(xiàn),允許旅客攜帶手機上飛機的收益大于風險(包括可能帶來的損失)。
5. 其實可以換個角度考慮,在飛機那種環(huán)境中,如果旅客要搞個大新聞,那么TA自己生還的幾率也很小。這其實就相當于把安全責任分攤到每個旅客身上——旅客用自己的安全作為手機符合安全要求的擔保。而在快遞公司顯然不可能保證每一部手機都是安全的,再加上空運一向是一次運很多。權衡收益和風險,航空公司認為拒絕手機空運是合理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