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漢初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絲綢之路,到達東亞,中亞,西亞和歐洲。
東漢甘英出使古羅馬,到達波斯后返回。
166年,古羅馬派使者訪問洛陽是我國與歐洲首次直接交往。唐朝:形成東亞文化圈:1.日本派留學生與遣唐使到中國,我國鑒真東渡日本,中日往來密切。
2. 朝鮮也留學生與遣唐使到中國,朝鮮進口中國物品居首位。
3. 天竺(印度)與唐也頻繁,玄奘西游,中國學習天竺的熬糖技術(shù)是明證。宋朝:宋時開辟海上絲綢之路,至日本,高麗,東南亞,波斯,阿拉伯,東北非洲。元朝:波斯、意大利商人頻繁往來于東西方間,馬可.波羅留居中國,著《馬可波羅游記》明朝:鄭和七下西洋(1405年-1433年),到達非洲東海岸。清朝:1。前期康熙帝在雅克薩大敗沙皇俄國軍隊,簽訂《尼布楚條約》。鄭成功收復臺灣。(戰(zhàn)爭為主)2。
16世紀到18世紀東學西漸(例:儒學的西傳,最早是羅明堅翻譯部分《四書》)和西學東漸(西方自然科學的東傳,典型例子:利瑪竇與徐光啟譯《幾何原本》)。
3。后期,西方列強開啟對中國的侵略和殖民以及瓜分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