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梁鵠梁鵠,大書法家,他的作品受到曹操的喜愛,并且寫詩加以稱贊。
梁鵠,字孟皇(也有記作孟黃,與《襄陽記 》中記載的“梁孟星”應(yīng)為同一人),生卒年不詳,安定烏氏(今甘肅平?jīng)觯┤耍瑬|漢末年至曹魏時期著名的書法家。少好書,受法于師宜官,以善八分書知名。初舉孝廉為郎。光和元年(178),入鴻都門學,出任涼州刺史,后入朝提升為尚書。時值天下大亂,群雄割據(jù),梁鵠奔赴荊州(今屬湖北),投歸劉表。建安十三年(208),荊州破,梁鵠復(fù)歸曹操,被待為上賓,授以軍假司馬,使在秘書以勤書自效。
2、梁犢梁犢(?-349),十六國時后趙戍卒起義領(lǐng)袖。
3、梁令瓚梁令瓚,生卒年不詳,唐朝畫家、天文儀器制造家。漢族,蜀(今四川)人。官率府兵曹參軍。開元九年(721年),玄宗命僧一行改造新歷(大衍歷),而無黃道游儀測候;令瓚因創(chuàng)制游儀木樣。一行稱其所造能契合自然,對推步大有幫助。后又與一行創(chuàng)制渾天銅儀。亦工篆書,擅畫人物。存世作品有《五星及二十宿神形圖》一卷,北宋李公麟稱其畫風似吳道子。
4、梁肅梁肅(753-793年),字敬之,一字寬中,安定臨涇(今甘肅涇川縣)人。唐朝文學家,刑部尚書梁毗五世孫。世居陸渾。建中初,中文辭清麗科,擢太子校書郎。蕭復(fù)薦其材,授右拾遺,以母羸老不赴。杜佑節(jié)鎮(zhèn)淮南,辟為掌書記,召為監(jiān)察御史,轉(zhuǎn)左補闕、翰林學士、皇太子諸王侍讀。貞元八年卒,年四十一,贈禮部郎中。
5、梁顥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北宋大臣。生于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卒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宋太宗雍熙二年(985)乙酉科狀元。
6、梁紅玉梁紅玉(1102—1135年),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蘇淮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祖父與父親都是武將出身,梁紅玉自幼隨父兄練就了一身功夫。史書中不見其名,只稱梁氏。“紅玉”是其戰(zhàn)死后各類野史和話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見于明朝張四維所寫傳奇《雙烈記》:“奴家梁氏,小字紅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東京人也?!焙蠼Y(jié)識韓世忠,兩人初次見面,是在平定方臘起義后的慶功宴上,梁紅玉感其恩義,以身相許,韓贖其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為韓世忠的正妻。
7、梁楷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詳,祖籍山東,南渡后流寓錢塘(今浙江杭州)。他是名滿中日的大書畫家,曾于南宋寧宗擔任畫院待詔。他是一個行逕相當特異的畫家。八、梁辰魚梁辰魚(約)字伯龍,號少白、仇池外史。曾作《紅線女》等雜劇,但以《浣紗記》傳奇最著名。此外還寫過《遠游稿》、《江東白苧》等。梁辰魚是利用昆腔來寫作戲曲的創(chuàng)始者和權(quán)威,因其作品的膾炙人口,無形中給予昆腔傳布很大的助力。從元末到魏良輔時期,昆腔還只停留在清唱階段,到了梁辰魚,昆腔才煥發(fā)舞臺的生命力,這是梁辰魚在中國戲劇史上的重大貢獻。
9、梁九梁九,中國 清代建筑匠師。順天府(今北京市)人。生于明代天啟年間,卒年不詳。梁九曾拜馮巧為師。馮巧是明末著名的工匠,技藝精湛,曾任職于工部,多次負責宮殿營造事務(wù)。馮巧死后,梁九接替他到工部任職。清代初年宮廷內(nèi)的重要建筑工程都由梁九負責營造。康熙三十四年(1695)紫禁城內(nèi)主要殿堂──太和殿焚毀,由梁九主持重建。動工以前,他按十分之一的比例制作了太和殿的木模型,其形制、構(gòu)造、裝修一如實物,據(jù)之以施工,當時被譽為絕技。他重建的太和殿保存至今。
10、梁化鳳梁化鳳(1621年―1671年), 字翀?zhí)?,又字岐山,號灃源,西安府長安縣(今陜西西安小豐村)人,清代將領(lǐng)。順治三年(1646年)以武進士入仕,初任山西大同陽和、高山衛(wèi)守備、都司等軍職,參加討伐反清的大同守將姜瓖之戰(zhàn),冒死敢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戰(zhàn)后補江南蕪永營參將,后遷浙江寧波副將。參加進攻張名振等反清武裝,收復(fù)崇明島平洋沙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