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滄江-湄公河發(fā)源于中國青海省唐古拉山脈崗果日峰的扎曲,流至昌都后始稱瀾滄江。
流至云南省南臘河口出境,出境后改稱湄公河。自北向南流經(jīng)中國青海、西藏、云南三省區(qū)和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五國,于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湄公河三角洲注入南中國海,是亞洲一條重要的河流。瀾滄江-湄公河全長約4900公里,流域總面積81萬平方公里,以長度計為世界第六大河流。源頭精確位置:2002年,中國科學(xué)院遙感專家劉少創(chuàng)首次用遙感技術(shù)精確探測出瀾滄江-湄公河的源頭位置和河流長度,瀾滄江源頭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吉富山,海拔5200米,地理坐標(biāo)是東經(jīng)94度40分52秒,北緯33度45分48秒。從這里算起,瀾滄江-湄公河)的長度是4909公里。長度:中國段2161.2公里,緬甸役265公里(中國南阿河口至老緬泰分界點)。老撾段1987.7公里,泰國段976.3公里,柬埔寨段50I.7公里,越南229.8公里。流域面積:中國16.7萬平方公里,緬甸2.1萬平方公里,老撾21.5萬平方公里,泰國18.2萬平方公里,柬埔寨16.1萬平方公里,越南6.5萬平方公里。水文特征徑流量瀾滄江-湄公河瀾滄江—湄公河從河源到河口,涵蓋了除沙漠以外的所有地表類型,包括寒帶、溫帶、亞熱帶和熱帶4個氣候帶,中國部分16.5萬平方公里,徑流總量742億立方公尺。上游山區(qū)有大量冰川和永久積雪。中游穿行于高山深谷,水流湍急,流域面積狹小。水量主要來自下游地區(qū),全年變化不大,夏季徑流量占全年的一半左右。上游以類烏齊河口為界,全長556公里,山勢一般較平緩,河谷平淺,年徑流深度為200毫米。以下為中游峽谷區(qū),全長821公里,河床坡降大,谷形緊窄,水面寬120米左右,年徑流深度為400~700毫米。功果橋以下為下游,兩岸山勢降低,窄谷與寬谷相間出現(xiàn),年徑流量為200~400毫米,是河川徑流量的主要來源。戛舊以下進(jìn)入西雙版納,地勢更為低平,河道流經(jīng)峽谷和平壩,形成串珠狀河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