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老婆(共8位)文德皇后文德皇后長孫氏(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鮮卑族,祖籍洛陽(一說雍州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小字觀音婢,其名于史無載。
隋朝右驍衛(wèi)將軍長孫晟之女,唐朝宰相長孫無忌同母妹,唐太宗皇后,唐高宗之母。八歲喪父,由舅父高士廉撫養(yǎng),十三歲嫁李世民,武德元年冊封秦王妃。武德末年,竭力爭取李淵及其后宮對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門之變當天親自勉慰諸將士。之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十三天即冊封為皇后。在后位時,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為政的失誤,并保護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為李世民誕下三子四女。貞觀十年六月己卯(636年7月28日),崩逝于立政殿,年僅三十六歲,謚號文德皇后,十一月庚寅(636年12月6日)葬于唐昭陵。咸亨五年(674年),加謚號為文德圣皇后。天寶八載(749年),加尊號為文德順圣皇后。李世民譽之為“嘉偶”、“良佐”并筑層觀望陵懷念。嘗著有《女則》三十卷,尚有翰墨存世,今均佚。僅存《春游曲》一首。概述圖來源:文德皇后是唐朝皇帝李世民的皇后。楊妃楊妃,生卒年不詳,唐太宗四妃之一,生趙王李福,永徽元年封趙國太妃。陪葬昭陵。新舊唐書言:“楊妃生?!保史Q其為楊妃。楊妃于貞觀八年(634年)生太宗第十三子趙王李福。據(jù)《大唐故贈司空荊州大都督上柱國趙王墓志》:“王,楊貴妃之所生也?!笨芍獥铄姆馓栕罱K是貴妃。楊妃是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嬪妃。燕德妃燕德妃(609年~671年),燕氏,涿郡昌平縣(今北京市昌平區(qū))人,鮮卑族。唐太宗李世民妃嬪,隋朝洛川郡公燕榮孫女,武則天姨表姐。武德四年,嫁給秦王李世民,冊封貴人。貞觀元年,冊封賢妃,深得寵愛,生下越王李貞、江王李囂。貞觀十八年,冊封德妃,位次于韋貴妃。唐高宗即位,冊封越國太妃;乾封元年,跟隨唐高宗與武皇后,參加泰山封禪活動,擔任終獻。得知武則天母親病逝,前往洛陽吊唁。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年),薨于鄭州,享年六十三,陪葬于昭陵。燕德妃是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嬪妃。陰妃陰妃,名字不詳,武威郡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人。唐太宗李世民四妃之一,隋朝長安留守陰世師之女。出任武威陰氏,頗有姿色。大業(yè)十三年,其父陰世師阻止李淵攻破長安,殺害李淵之子李智云,挖掘李家祖墳。李淵進城之后,將陰家目眷沒入掖庭。陰氏有寵于秦王李世民,生下皇五子李佑,冊封德妃。貞觀十七年,李佑謀反伏誅后,受到株連,貶為嬪位,郁郁而終,陪葬于昭陵。陰妃是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嬪妃。鄭賢妃鄭賢妃,唐太宗李世民妃嬪之一,生平不詳。無子女?!短茣酚涊d賢妃鄭氏陪葬唐昭陵,尚未挖掘發(fā)現(xiàn)其墓葬。因其墓志未出土,所以對于這位賢妃也無法有更多的了解。不過燕氏自貞觀元年至十七年一直都是身處賢妃之位,所以這位鄭氏應(yīng)該是十八年燕氏升為燕德妃后,隨之晉位的。鄭賢妃是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嬪妃。楊貴妃楊氏(?~?)名諱不詳,生卒年不詳。唐太宗李世民內(nèi)宮“四妃”之一,徽號未載,于貞觀八年(634年)生太宗第十三子趙王李福。永徽元年,封趙國太妃,隨子李福出藩。其后事跡不詳,死后陪葬昭陵。據(jù)其子《大唐故贈司空荊州大都督上柱國趙王墓志》:“王,楊貴妃之所生也?!笨芍獥铄姆馓栕罱K是貴妃。楊貴妃是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嬪妃。韋珪韋珪(597年~665年),字澤,京兆杜陵(今陜西省西安市)人。唐太宗李世民嬪妃,隋朝開府儀同三司韋圓成之女。姿容端麗,儀態(tài)萬方。隋朝時期,初嫁民部尚書李子雄之子李珉,生下定襄縣主。武德四年,再嫁唐太宗李世民,生下皇十紀王李慎、皇十二女臨川公主。貞觀元年,冊立為貴妃,位列四妃之首。永徽元年,冊封紀國太妃,跟隨兒子紀王李慎出藩。麟德二年,去世,陪葬于昭陵。韋珪是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嬪妃。徐惠徐惠(627年-650年),湖州長城(今浙江省長興縣)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嬪。生于貞觀元年(627年)。年少時便才華出眾。唐太宗聽說后,將她納為才人。后被封為婕妤,接著又升為充容。貞觀末年,唐太宗頻起征伐、廣修宮殿。徐惠上疏極諫,剖析常年征伐、大興土木之害。唐太宗認可了她的看法并對她厚加賞賜。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駕崩,徐惠哀慕成疾,不肯服藥,求早死。又作七言詩和連珠以示其心愿。永徽元年(650年)病逝,年僅二十四,被追封賢妃,陪葬昭陵石室。徐慧是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嬪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