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三大民族中,凱爾特人是最先占領歐洲的,但他們終是沒有抓住機會,不僅敗給了日耳曼人,最后連自己的文化都喪失了。
他們失敗的原因有三個:其一、凱爾特人沒有民族認同感。凱爾特人以血緣關系作為媒介建立部族關系,直到戰(zhàn)敗時,都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國家體系。他們自始至終都是以家庭為單位聚集在一起,甚至連首都也不曾設立過。這就導致每個不同的部族之間關系疏遠,沒有連帶關系。在凱爾特人的眼中,只有姻親關系,沒有民族。因此,在后期,高盧的凱爾特人被羅馬攻打時,大不列顛的凱爾特人無動于衷,絲毫沒有唇亡齒寒之感,甚至還有人從旁協(xié)助羅馬,一起攻打高盧。其二,凱爾特人英勇有余,而策略不足。在戰(zhàn)場上的凱爾特人是非??植赖摹K麄兒脩?zhàn)又暴躁,并以戰(zhàn)死沙場為榮,絲毫不畏懼死亡。同時,因為他們沒有民族意識,只要有人鼓動,就不分青紅皂白,一擁而上,即使同族也不放過。這樣的戰(zhàn)略在戰(zhàn)場上的確會讓敵人聞風喪膽,但這種殺敵一百,自損三千的打法,也讓凱爾特人的人口在戰(zhàn)場消耗極快。一旦打起長期戰(zhàn),免不了要吃虧。凱爾特人做事不留后路,他們的征討常常連自身利益都不顧,為殺而殺,從不留戰(zhàn)俘。在戰(zhàn)場上,只要落入凱爾特人之手,就只有死路一條。正是這種暴力弒殺的本性,最終招惹了羅馬人,導致了滅頂之災。讓后來反攻的羅馬人在戰(zhàn)場上對凱爾特人以牙還牙,沒有絲毫惻隱之心。其三,在敗于日耳曼人之前,凱爾特人的實力已被羅馬人消耗殆盡。和凱爾特人不同,羅馬人心思細敏,且更早建立奴隸制王朝,有著完整的國家體制。實際上,凱爾特到最終戰(zhàn)敗,都還處于原始社會。自從被凱爾特人血洗城池后,羅馬人同仇敵愾,將凱爾特人視為公敵。當羅馬全國上下一心時,松散的凱爾特部族根本無力抵抗。更可怕的是,當羅馬人占領了凱爾特人后,對凱爾特人實行了文化統(tǒng)治。羅馬有自己的文字,而凱爾特人卻沒有。他們的語言、神話、宗教、技術都是靠口口相傳來繼承傳播。因此,一旦羅馬要對其進行同化,凱爾特文化絲毫沒有反抗之力,只能坐以待斃,被慢慢蠶食。后來日耳曼人戰(zhàn)勝,將基督教帶入大不列顛,造成了凱爾特文化更加迅速地消失。這個曾傲視整個歐洲的民族,漸漸退縮一角。如今,也只有愛爾蘭能追溯到關于凱爾特人的些許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