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的犯罪心理學大致可分為五大流派:心理分析、行為學派、人本學派、認知學派以及生理學派等當然每個學派之下還可以細分。
而這些學派的起源多少是對其它學派的反動,也可以說是源于不同的信仰。心理分析學派,有一套本能動力論,強調本能的發(fā)泄、本能的壓抑以解釋人的行為。而且在輔導方面,心理分析確有其重要的貢獻。行為學派,源于當時方法過于主觀,而缺乏客觀性,建立強烈的實驗風格,凡事均必須是可客觀測的,并強調刺激與反應的連結,而不考慮內部的歷程。在確立心理學客觀的量測,行為主義的貢獻不小。人本學派,源于行為學派對人價值的乎視--將人視為僅是刺激與反應連接的被動體。因此強調人的主動性,以不同階層的自我實現(xiàn)、自我超越解釋人的行為。認知學派,同樣是對行為學派的反動--將人視為黑盒子。因此認知學派將人視為訊息處理的主體,著重于訊息處理模式,同時也承襲了行為學派強烈的實驗風格。生理學派,延襲了認知訊息處理的主題,但是著重在大腦的功能為處理模式的對應上。各學派間各而其不同的信仰,心理分析與行為學派偏向將人視為被動體,有人本學派與認知學派則偏向將人視為主動體。(生理較難分別,故略過)而心理分析與人本學派強調于觀察者主觀的推理,相反的行為學派、認知學派與生理則著重在實驗中客觀的證據。當我們考慮自然科學,人文科學時,在這些不同的學派中,會被以不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