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國有資產(chǎn)投資、土地租金和稅收三部分。
國有的資產(chǎn)就是國家所擁有的資產(chǎn)和財富,國家可以使用這部分資產(chǎn)和資金進行投資,獲取投資收益;同時國家也可以把這些資金進行放貸款,收取利息。如果一個國家有資金,他可以把這部分資金借貸給外國或者本國人民,尤其當經(jīng)濟發(fā)展較快,財富大幅增加,國家可以增加印鈔,把更多的資金借貸給人民,從而可以取得更多利息收入。這個也就是所說的通脹稅。與此同時,土地是一種更穩(wěn)定和持久的收入來源。國有土地的地租作為收入的主要來源,有些國家可以一次收取未來幾十年的地租,古代希臘和意大利就這樣干過,這個也可以簡稱地租稅。土地價格越高,國家收入越多,一次性收入50年,甚至更多年限的收入,理論上應(yīng)該分攤到未來若干年使用,但是往往會出現(xiàn)寅吃卯糧,在一次性收到50年地租的時候,大手筆支出,沒有進行有效投資和管理,未來將會面臨要還債的壓力。最后就是正常的稅收,一個國家的人民和企業(yè),在法律范圍內(nèi),給國家繳納稅款,對于逃稅沒有成功的企業(yè),往往要加大處罰,減少逃稅。國家在稅負設(shè)計上時候,也需要做到公平合理,方便納稅人申報繳納稅款。以上三項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