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是中國著名的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除此她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錢鐘書夫人。
關(guān)于錢鐘書,相信大家都認識他,一本《圍城》書籍,讓他幾乎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而楊絳先生和錢鐘書先生的愛情故事,來得也是那么湊巧。
1932年春天,楊絳考入清華大學并與錢鐘書相識。第一次見面,錢鐘書就說:“我沒有訂婚。”“我也沒有男朋友。”楊絳回答。于是一段世紀佳緣由此展開。
1935年,楊絳與錢鐘書成婚,不久一同出國留學,無論在牛津或是巴黎,都留下了他們相親相愛的足跡。在牛津,楊絳與錢鐘書曾在詩歌里追憶他見到楊絳的第一眼:“頡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靦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1997年3月4日,其女錢瑗因患脊椎癌去世。
1998年12月19日,其丈夫錢鐘書去世。
2001年~2007年,出版《從丙午到流亡》《我們仨》《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其中《我們仨》記錄了她和丈夫錢鐘書、女兒錢瑗的日常生活故事,內(nèi)容既溫暖又感嘆。
2011年,楊絳先生查出患有心衰,但她依舊樂觀豁達,每天讀書寫作從不間斷,晚上一點半睡覺。
2015年7月17日,楊絳先生迎來104歲生日(虛歲算法105歲),身體依舊很好,仍然思路清晰、精神矍鑠。
2016年5月25日,楊絳逝世,享年105歲,一代大師離開了這個世界,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學作品,其中《唐吉訶德》這部經(jīng)典作品就是由她翻譯出版。關(guān)于楊絳先生的一個小趣事:有一次她拿了一本書,坐在父親房里,大氣不出,靜靜地翻,遇到要上廁所,或拿什么東西,也是如小貓行地,寂然無聲。父親一覺醒來,看到小天使般的楊絳默默陪侍在側(cè),心頭一個咯噔,瞬間的溫暖,豈是俚俗的一件“小棉襖”所能比擬!父親就說:“其實我喜歡有人陪陪,只是別出聲?!睆拇宋缧荩家獥罱{陪。這便是楊絳先生。
1984年,她寫的《老王》被選為初中教材,這篇文章也真實地體現(xiàn)出了楊絳先生的善良與愛心,同時也表達了她呼吁大家要平等對待那些不幸的人以及底層人民。在這篇文章里,楊絳先生很同情老王際遇的“不幸”,同時也盡了自己的力量在經(jīng)濟上幫助老王。非常照顧老王,不接受老王的恩惠 不能看不起比自己“不幸”的人,平等對待。除此還給他錢救濟生活;女兒給他買魚肝油治好了夜盲癥;老王給她家送冰,盡管老王說“車費減半”,可她堅持不減;老王送錢先生去醫(yī)院,“堅決不肯拿錢”,可她“一定要給錢”;即使是老王在生命行將結(jié)束時,給她送去雞蛋和香油,她還是“拿錢去侮辱他”。這些事情表現(xiàn)了楊絳一家人與人為善、知恩必報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