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縣小炒吉縣小炒又稱為吉州小炒,來自黃河壺口周邊家喻戶曉的傳統(tǒng)名菜,制作材料有里脊肉、小白菜,生粉、雞蛋、木耳、菠菜,精鹽、味精、姜蔥、植物油、香油等。
2,中垛臊子面中垛臊子面是吉縣最具代表性的面食。它分葷素兩種:加肉的叫肉臊子面,沒肉的以紅白蘿卜為主叫菜臊子面。和面用溫水加鹽和少量堿,和好醒兩個小時以上抹上油,手工搟面,長刀切面,保證面條長而勻,吃到口里有筋力。菜的主料是米面黃臊子面紅白蘿卜切成碎丁。夏天可加點青豆角塊,黃花菜切斷、燒豆腐塊、海帶小塊、蔥蒜塊等一律見塊不見絲。醬油醋少許,花椒適量保證香而不膩,湯要清而不濁。
3,黃米蒸飯黃米蒸飯是山西臨汾傳統(tǒng)的特色小吃。制法是將新鮮黃米飯在涼水中浸泡十個小時后,另將紅棗、紅蕓豆放在鍋中煮熟備用;然后將黃米撈出,在大鐵鍋上放上鐵鍻。鋪上蒸飯片,一層黃米一層蕓豆,一層紅棗鋪放,大火蒸一個小時就好。最后在磁面盆中擠壓成糕狀,加上白糖才能食用,口感香軟。
4,吉縣蘋果吉縣蘋果,山西省臨汾市吉縣特產(chǎn),全國農(nóng)產(chǎn)品地理標志。
2010年03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nóng)業(yè)部批準對“吉縣蘋果”實施農(nóng)產(chǎn)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5,壺口黃河鯉魚壺口黃河鯉魚是生活在黃河水中的一種天然名貴魚種,體態(tài)豐滿,體形紡錘狀,扁長而肥,頭小尾短,眼似珍珠,背脊高寬,腹部肥大,鱗大鰓鼓,尾、鰭末稍為紅色,雅稱“紅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