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離子看到這個問題,第一個想到的是“雞鳴狗盜”中的雞鳴之人。
戰(zhàn)國時期的齊國孟嘗君喜歡招納門客,對賓客來者不拒,有才能則用之,無才能則養(yǎng)之,所以賓客如云,孟嘗君每每出使各國,總會帶著賓客一起。有一次孟嘗君出使秦國,依舊帶著眾多賓客出發(fā),秦昭王看到孟嘗君的才能,就想留他做秦國的相國。但是手下的大臣就勸諫,孟嘗君是齊國宗室,不可能全力輔佐秦國,秦昭王覺得有道理,但是覺得孟嘗君才能太大,留他回去豈不是養(yǎng)虎為患,于是就派人將孟嘗君軟禁起來。這下孟嘗君可愁壞了,這莫名其妙被判了個終身監(jiān)禁誰受得了,于是就想辦法,聯(lián)系到了秦昭王的一個最寵愛的妃子,這個妃子說可以幫孟嘗君脫身,但必須答應(yīng)她一個條件,那就是把齊國的那件白狐裘送給她。但是這件白狐裘已經(jīng)在出使秦國之初送給了她老公秦昭王了,倆人一個愛好,都是皮草愛好者,即便是對這個妃子寵愛有加,秦昭王也沒舍得直接給自己妃子,所以妃子只能靠偷了。這時候,吃了好多天閑飯的一個賓客出來說,我能幫您再把白狐裘偷回來,然后就消失在夜幕中,這哥們兒厲害,通過狗東西鉆進了秦國宮殿,偷回了那條白狐裘。妃子也很開心,就想方設(shè)法說服秦昭王放孟嘗君等人回齊國,秦昭王答應(yīng)了,不再軟禁孟嘗君,但想著過兩天再放他回去。什么叫夜長夢多,孟嘗君還是知道的,于是帶著賓客連夜就跑了,跑到了邊界關(guān)口下面,就想出關(guān)。但是秦國的法令非常嚴格,那就是沒聽到天明雞叫聲,絕對不會開門。這下麻煩了,萬一秦昭王反應(yīng)過來,一幫人可就重新要被軟禁了,這么一鬧,被殺都有可能。這時候,另一個吃了好多天閑飯的賓客又出來了,開始學(xué)著公雞打鳴,那叫一個逼真,直接把周圍的公雞都引著一起打鳴,守關(guān)的人一聽,公雞打鳴了,到時間了,開門吧,于是大門一開,孟嘗君一行人撒丫子就跑了,終于脫險了。關(guān)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