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歷是指中國傳統(tǒng)上使用的夏歷。
而在天文學中認為夏歷實際上是一種陰陽歷。中國從辛亥革命后即自民國元年采用陽歷,故又名曰“國歷”。為與中國舊歷相對稱,故又名曰“新歷”。
1949年正式規(guī)定公元紀年。
1949年后,大陸官方不再使用國歷一詞,但在臺灣地區(qū)仍在使用。陽歷也就是公歷,它是國際通用的。陽歷以地球繞太陽轉(zhuǎn)一圈的時間定做一年,共365天5小時48分46秒。平年只計365天這個整數(shù),不計尾數(shù);一年分做12個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只有28天。四年的尾數(shù)積累起來共1天光景,加在第四年的二月里,這一年叫做閏年。所以閏年的二月有29天。陰歷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定做一個月,共29天半。為了算起來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中,大小月大體上交替排列。陰歷一年只有354天左右,按照一般的說法,也沒有平年潤年的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