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李政道發(fā)展對比:楊振寧在智力上、在學術(shù)上、在道德上明顯不足(楊振寧為什么經(jīng)常編造故事,自吹自擂,因為他不如李政道。
下面是楊振寧刻意隱瞞的基本事實)1948年春天,李政道成為著名的費米的博士研究生開始在費米的指導下作博士論文研究。1949年底,在費米的指導下,李政道完成了關(guān)于白矮星的博士論文,1950年獲得博士學位。1964年任該大學費米物理學講座教授。而楊振寧要成為費米的研究生,沒有被費米接受,更沒有成為費米物理學講座教授。以博士論文而論,李政道的博士論文《白矮星的氫含量》解決了當時天體物理方面的一個難題,將白矮星的錢德拉塞卡極限(Chandrasekhar Limit)上限質(zhì)量從5.6倍太陽質(zhì)量降到現(xiàn)在大家公認的1.4倍太陽質(zhì)量。而楊振寧的博士論文,似乎并沒有太大創(chuàng)見,質(zhì)量明顯稍遜一籌。楊振寧學物理學了10年后才寫就博士論文,質(zhì)量明顯遜于李政道的博士論文,這個僅僅是他的水平遜于李政道的一個小的側(cè)面。楊振寧的職稱也升得沒有李政道快。楊振寧1948年博士畢業(yè),1955年升為正教授,花了7年時間,而李政道1950年博士畢業(yè),1956年初就升為哥倫比亞大學正教授,僅花了5年半,不到6年的時間。很明顯,李政道的職稱是升得很快的,比楊振寧要快至少1年。李政道升任講座教授也比楊振寧早。李政道1963年就升任哥倫比亞大學的講座教授,1963年任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講座教授,1964年任該大學費米物理學講座教授。而楊振寧只有1966年到剛組建的紐約大學石溪分校(學校就比哥倫比亞大學差很多,在美國大學排名第200位左右)這樣的新學校才當上了講座教授。 李政道1959年當選美國藝術(shù)和科學院院士,楊振寧不是。 李政道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也比楊振寧早,李政道1964年當選,而楊振寧1965年才當選。(這是最具說服力的事之一,也是楊振寧刻意隱瞞的基本事實,為此,他在清華7a64e4b893e5b19e31333264633461大學的履歷上就不敢寫上他當美國科學院院士的時間)。李政道把自己的積蓄拿出來在中國為五個大學設(shè)立了獎學金。 楊振寧在清華大學由全國納稅人給他享受部長級待遇,住中國納稅人提供的1000萬元的別墅(二層樓,有電梯),每年消耗全中國納稅人大約幾百萬元,在全世界旅游。2007年,李政道受邀參加諾獎的頒獎儀式,紀念他獲獎50周年。會場上沒有楊振寧。2007年12月初,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正在舉行2007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瑞典王室主要成員、政府領(lǐng)導人以及各界人士2000余人出席了頒獎儀式。人們看到了熟悉的李政道先生坐在嘉賓席中。1957年,也是在這里,李政道與楊振寧一起接受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首次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之一。那時,李政道只有31歲。2007年,李政道受邀參加諾獎的頒獎儀式,是為了紀念他獲獎50周年。會場上沒有楊振寧。這是國際最高科學獎勵殿堂不承認楊振寧在這一獎項貢獻的表態(tài),說明了楊振寧50年來的對李政道的攻擊的徹底破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