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馬耳他Republic of Malta馬耳他共和國,是一個位于地中海中心的島國,有“地中海心臟”,“歐洲的鄉(xiāng)村”之稱“。
官方語言為馬耳他語和英語,首都瓦萊塔(Valletta)。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少數(shù)人信奉基督新教和東正教。馬耳他總體面積316平方公里,全國由馬耳他島、戈佐島、科米諾、康米諾托和費爾夫拉島五個小島組成,人口49.6萬。
1964年9月宣布獨立,1974年成立馬耳他共和國,2004年加入歐盟。馬耳他是一個高度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經(jīng)濟以服務(wù)業(yè)和金融業(yè)為主,旅游業(yè)是馬耳他主要的外匯來源。馬耳他社會保障體系較為完備,實行免費教育,免費醫(yī)療及退休保險制。09馬爾代夫The Republic of Maldives馬爾代夫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Maldives,原名馬爾代夫群島),簡稱“馬爾代夫”(Maldives),印度洋上的群島國家。距離印度南部約600公里,距離斯里蘭卡西南部約750公里。
26組自然環(huán)礁、1192個珊瑚島分布在9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內(nèi),其中約200個島嶼有人居住。陸地面積298平方公里,國土總面積9萬平方公里(含領(lǐng)海面積),人口為44萬,是亞洲最小的國家。民族語言和官方語言為迪維希語(Dhivehi),上層社會通用英語。伊斯蘭教為國教,屬遜尼派。由于馬爾代夫四面都是大海,它已成為世界上最好的旅游目的地之一。08圣基茨和尼維斯聯(lián)邦The Federation of Saint Kitts and Nevis圣基茨和尼維斯聯(lián)邦(The Federation of Saint Kitts and Nevis),簡稱“圣基茨和尼維斯”,位于東加勒比海背風群島北部,是一個由圣克里斯多福島(圣基茨島)與尼維斯島所組成的島國。于1983年9月19日獨立,現(xiàn)為英聯(lián)邦成員國之一,面積267平方公里。圣基茨和尼維斯全國人口約5.7萬,其中黑種人最多,約占全國人口的94%,另外還有白人和混血種人。 居民多信奉基督教。英語為官方語言和通用語。首都巴斯特爾位于較大的圣基茨島上,較小的尼維斯島位于圣島東南3公里處,兩者相隔一個被稱為“窄塹 (The Narrows)”的海峽。圣基茨和尼維斯的大部分收入來自旅游業(yè)、農(nóng)業(yè)和輕工業(yè)。每年都舉辦當?shù)氐穆糜喂?jié)。07馬紹爾群島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the Marshall Islands馬紹爾群島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the Marshall Islands),簡稱馬紹爾群島,陸地面積181.3平方公里(包括比基尼環(huán)礁、埃尼威托克環(huán)礁和夸賈林環(huán)礁),人口53158人。馬紹爾群島位于中太平洋密克羅尼西亞地區(qū),赤道附近,由29個環(huán)礁島群和五個小島共1225個島礁組成,東南面島礁統(tǒng)稱為日出群島,西北面的統(tǒng)稱為日落群島,兩部分中間相隔約208公里,絕大多數(shù)人口集中在首都馬朱羅和夸賈林環(huán)礁(Kwajalein)的埃貝耶島。06列支敦士登公國Principality of Liechtenstein列支敦士登公國(Principality of Liechtenstein),簡稱“列支敦士登”,是歐洲中部的內(nèi)陸袖珍國家,處于瑞士與奧地利兩國之間,全國只有西側(cè)約三分之一的面積位在平坦的河谷里,其余地區(qū)大都屬于山地。列支敦士登國土總面積160.5平方公里,全國總?cè)丝?7910人。列支敦士登的領(lǐng)土曾經(jīng)是羅馬帝國瑞提亞(Raetia)行省的一部分。
1719年1月,當時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將許內(nèi)勒貝格莊園與瓦杜茨郡合并成立一個獨立的小型大公國,賜名為列支敦士登;1800年—1815年拿破侖戰(zhàn)爭時期,列支敦士登遭到法蘭西第一帝國和俄羅斯帝國侵略;1806年,列支敦士登成為主權(quán)國家,1866年獲得獨立。列支敦士登的官方語言是德語,君主立憲制的政治體制,國內(nèi)不設(shè)常規(guī)軍,關(guān)稅由瑞士管理。郵票是列支敦士登的特色產(chǎn)品,郵票產(chǎn)業(yè)是該國的支柱產(chǎn)業(yè)。
2011年,列支敦士登決定將允許出租整個國家,每晚租金是4萬英鎊(約42.5萬人民幣)。該國的臨時“擁有者”會在議會儀式上得到一把象征性的鑰匙,然后就可以使用土地,甚至調(diào)用當?shù)鼐臁?5圣馬力諾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an Marino圣馬力諾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an Marino),簡稱“圣馬力諾”,位于歐洲南部,意大利半島東部,整個國家被意大利包圍,圣馬力諾堪稱“國中國”,官方語言為意大利語。整個國家道路沒有紅綠燈,面積60.75平方公里,人口33562人。
1263年制定共和法規(guī),是歐洲最古老的共和國。十五世紀確定現(xiàn)名。
1862年與意大利訂立關(guān)稅同盟。議會稱大議會,為一院制。國家元首是政府和議會首腦,由兩名執(zhí)政官共同擔任。圣馬力諾的郵票僅在國內(nèi)有效,絕大部分出售給了集郵愛好者,形成其收入的來源。圣馬力諾的工商業(yè)主要有銀行業(yè)、電子制造業(yè)和陶瓷制造業(yè),而農(nóng)產(chǎn)品則是葡萄酒和奶酪。
1992年,圣馬力諾成為聯(lián)合國的成員國。04圖瓦盧Tuvalu圖瓦盧(Tuvalu),舊稱埃利斯群島,也叫潟湖群島,位于中太平洋南部,太平洋夏威夷和澳大利亞之間,在國際日期變更線西側(cè)。由9個環(huán)形珊瑚島群組成。陸地面積26平方公里,人口1.1萬,是英聯(lián)邦的特殊成員。
1892年英宣布圖瓦盧和附近的基里巴斯為英“保護地”。
1916年被劃入“英屬吉爾伯特和埃利斯群島殖民地”。
1975年10月在法律上同基里巴斯分離,改用舊名圖瓦盧(意為“八島之群”)。
1978年6月實行自治,10月1日獨立,是聯(lián)合國公布的世界最不發(fā)達國家之一。圖瓦盧海拔最高4.5米。由于地勢極低,持續(xù)上升的氣溫和海平面嚴重威脅著圖瓦盧,使這個國家面臨國土沉入海底的危險。圖瓦盧地勢很低,土地貧瘠,經(jīng)濟欠發(fā)達,沒真正意義的工業(yè)與農(nóng)業(yè)。以出口椰干、發(fā)行郵票和捕魚為生。
2001年11月,圖瓦盧領(lǐng)導(dǎo)人在一份聲明中說,他們對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宣告失敗,該國居民將逐步撤離,舉國搬遷新西蘭。03瑙魯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Nauru瑙魯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Nauru),位于中太平洋、赤道以南約60公里處,由一獨立的珊瑚礁島構(gòu)成,全島長6公里,寬4公里,最高點海拔61米。全島3/5曾為磷酸鹽所覆蓋。屬熱帶雨林氣候,有“天堂島”之稱。瑙魯陸地面積21.1平方公里,人口11347人。瑙魯人是密克羅尼亞人的一支,為馬萊人、美拉尼西亞人和波利尼西亞人的混合類型。隨著磷酸鹽儲量的枯竭和采礦帶來的環(huán)境惡化,加上管理全島財富基金的減值,瑙魯政府求助于一些不尋常的方法來獲得收入。
1990年代,瑙魯成為一個避稅天堂和洗錢中心。自2005年起,瑙魯接受澳大利亞政府的援助,作為回報,瑙魯建立一個拘留所處理那些非法進入澳大利亞的難民。02摩納哥公國The Principality of Monaco摩納哥公國(The Principality of Monaco),簡稱“摩納哥”,是位于歐洲西南部的一個南歐城邦國家,三面被法國包圍,南瀕地中海。摩納哥公國面積2.02平方公里,其中0.5平方公里為填海造陸而來,人口38682人。摩納哥于14世紀形成公國雛形,先后成為西班牙、法國的保護國。
1861年,摩納哥公國同法國簽署協(xié)定,放棄對芒通、羅克布倫兩大市鎮(zhèn)的所有權(quán),領(lǐng)土由20平方千米縮小到現(xiàn)有面積。
1911年,摩納哥首次頒布憲法,成為二元制君主立憲制國家。
1918年,摩納哥同法國簽署條約,摩納哥承諾在完全尊重法國政治、經(jīng)濟、航海和軍事利益的前提下行使主權(quán),法國負責保障摩納哥的獨立、主權(quán)和領(lǐng)土完整。摩納哥公國主要有旅游業(yè)、銀行、保險、郵票、博彩等,賭場和郵票,它還有一個收藏大量古董車的博物館。摩納哥是歐洲著名的旅游勝地,蒙特卡洛國際雜技節(jié)、國際禮花節(jié)、一級方程式汽車大獎賽等文體活動較為聞名。01梵蒂岡城國Vatican City State全稱“梵蒂岡城國”,羅馬教廷的所在地,位于羅馬西北角的梵蒂岡高地上,它的面積和人口在全世界都是最小的國家,有大量的文化遺址和博物館供游客參觀。面積0.44平方公里,人口約1000人,大多為神職人員。梵蒂岡原為中世紀教宗國的中心,1870年教宗國領(lǐng)土并入意大利后,教宗退居梵蒂岡;1929年同意大利簽訂《拉特蘭條約》,成為獨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