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到九-獨特的閩南婚俗數(shù)字文化 閩南人的婚俗千奇百怪,歷史悠久,自唐朝以來積淀了豐富的民俗文化,形成了其獨特的語言,尤其是數(shù)字在閩南婚俗中的運用更有一番情趣。
“一” 閩南語稱為“頭”。男女雙方第一次見面稱為頭次見面,雙方親友應(yīng)互送見面禮,主人家應(yīng)煮紅糖面線湯待客,似有洗塵與吉祥之意。有的地方還要加上一只煮熟的紅雞蛋,以示主人盛情之意。另外,女兒出嫁后第一次回娘家稱為頭次客,父母家人要設(shè)宴款待女兒女婿。 “二” 閩南語稱為“雙”或諧音“字”。如稱新郎新娘年輕為“十八二十二,少年正當(dāng)時”等。另外在準備小額紅包時,要二、十二等。準備嫁妝時要備上成對的東西,如一對繡花枕頭,稱“雙雙對對,萬年富貴”。 “三” 與“衫”同音,在婚俗中有“無三不成禮”之說,意思是事情要三次后才決定。酒宴中舉行酒過三巡禮節(jié),以示隆重。 “四” 與“死”諧音,但在閩南一帶有“好四”的說法,意為勢頭好,做事順利與順心。四是一個好兆頭。紅包、嫁妝件數(shù)、婚期都不忌諱帶四。 “五” 與“誤”諧音,加上五月是屈原投江的月份;“七”與閩南人習(xí)俗人死后七天作“頭七”有關(guān),七月又與李世民設(shè)立的鬼節(jié)普渡月有關(guān),所以這兩個月很少有人結(jié)婚辦喜事。 “六” 與“陸”諧音,歷來有“三六九,天天有”之說,但農(nóng)歷六月天氣炎熱,結(jié)婚的人很少,都是等八月以后進行。因為閩南人“好?俗幀?,拜虃冸客桌子要霸A勺潰巫右冒訟梢尾潘憒笪弧>墑貝蠼我冒頌Т蠼?,轿上要用八貝傋筛等有八蒯j及傅氖撾錚托履鍥舫痰木撇艘送?。所以农历八詠y院笫悄謝榕薜暮萌兆印? “九” 與“狗”諧音,在閩南西部與客家人混居的地方,九與“久”發(fā)音接近,所以有禮金999元,豬肉和面各99斤,紅包要9、19、29等帶九數(shù)的習(xí)俗,意為天長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