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遠、夏圭又并稱“馬一角、夏半邊”,他們是南宋時期山水畫“邊角之景”最具代表性的畫家。
在黃君璧先生的《白云堂藏畫》中,就收藏了兩位巨匠的作品,一是馬遠的《送酒圖》軸,
二是夏圭的《溪山幽隱圖》紈扇。邊角之景“邊角之景”是南宋時期山水畫的主流風(fēng)格,有人稱之為“殘山剩水”。在明代的《格古要論》卷上曾為之定性:“全景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見其頂;或絕筆直下,而不見其腳;或近樹參天,而遠山低,孤舟泛月,而一人獨坐,此邊角山水也。”01“馬一角、夏半邊”其人馬遠(1140-1225年或1227年),字欽山,原河中(今山西永濟)人,“南宋四家”之一(其他三人分別是李唐、劉松年、夏圭),南宋光、寧兩朝畫院待詔。畫法師李唐,山水、人物、花鳥皆甄妙。前人謂其喜用焦墨作樹,畫松多瘦硬如鐵,石皆方硬,而以大斧劈帶水墨為皴,畫人物大都簡率,而有軒昂閑雅氣象,設(shè)色用淡彩,樓閣亦用界畫。取景不作全境,對景物概括提煉,特寫一角,留下大片的空白,但畫面不顯空洞,意境深遠,因而獲得“馬一角”的雅號。存世作品有《踏歌圖》《水圖》《梅石溪鳧圖》《西園雅集圖》等。夏圭(生卒年不詳),字禹玉,臨安(今浙江杭州)人,南宋寧宗慶元初(1195年)畫院待詔。善畫山水人物,畫法師李唐,雪景全法范寬。前人評為布置皴法與馬遠同,但喜用禿筆,下筆較重,因而更加老蒼雄放。用墨善于調(diào)節(jié)水分,而取得更為淋漓滋潤的效果。樹葉間用夾筆,樓閣不用尺界,信手畫成,突兀奇怪,氣韻尤高。構(gòu)圖常取半邊,焦點集中,空間曠大,近景突出,遠景清淡,清曠俏麗,獨具一格,人稱“夏半邊”。傳世作品有《溪山清遠圖》《西湖柳艇圖》《雪堂客話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