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的種類及流派 書法的種類,大體可分為正、草、隸、篆、行等形體 正書 也叫“楷書”、“真書”。
其特點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東漢??瑫拿液芏?,如“歐體”(歐陽詢)、“虞體”(虞世南)、“顏體”(顏真卿)、“柳體”(柳公權(quán))、“趙體”(趙夢府〈兆加頁〉)等。 草書 為書寫便捷而產(chǎn)生的一種字體。始于漢初。當時通用的是“草隸”,即潦草的隸書。后來逐漸發(fā)展,形成一種具有藝術(shù)價值的“章草”。漢末,張芝變革“章草”為“今草”,字的體勢一筆而成。唐代張旭、懷素又發(fā)展為筆勢連綿回繞,字形變化多端的“狂草”。 隸書 也叫“隸字”、“古書”。是在隸書基礎(chǔ)上,為適應(yīng)書寫便捷的需要產(chǎn)生的字體。就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于書寫。分“秦隸”(也叫“古隸”)和“漢隸”(也叫“今隸”)。隸書的出現(xiàn),是古代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 篆書 是大篆、小篆的簡稱。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保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