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是逐步擴大自己勢力況且這是第一次對外戰(zhàn)爭,可能自己心里也沒底。
畢竟當時波蘭在歐洲也屬于強國,實力不是弱小。德國在之前先后并吞奧地利,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參與西班牙內(nèi)戰(zhàn)。雖然看起來德國似乎隨心所欲,沒有遭到敢于,實際上在德國吞并蘇臺德地區(qū)時,希特勒曾向英法保證這是他在歐洲的最后一項領土要求。此后為了阻止德國的進一步侵略,英國在1939年3月31日對波蘭安全做出保證,還對羅馬尼亞和希臘也作出類似保證。此外,英國開始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開始擴充陸軍,以示威脅。對于的過來說,打破這一僵局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進攻英法,不過德國覺得如果先進攻法國,必然會受到波蘭背后的抄襲。而且法國已經(jīng)修建了堅固的馬奇諾防線,直接進攻不僅會遭受嚴重損失而且也很難獲勝。唯一的選擇就是繞道荷蘭和比利時攻入法國,這樣又增加了對手。德軍當時判斷,英、法、荷、比有150多個師,波蘭40多個師,而德軍只有100個師。如果先進攻法國,兵力上不占優(yōu)勢而且腹背受敵,所以取消了先進攻英法的方案。對于進攻波蘭來說,波蘭軍隊40多個師,德軍可投入60個師,另有23個師駐防西線,20多個師用作預備隊,當然德國這一方案的前提是英法不宣戰(zhàn)且不會有實際行動幫助波蘭。單就進攻波蘭來說,德軍兵力上具有優(yōu)勢,而且地理上形成北、南和西三面包圍,還有就是波蘭東面的鄰居蘇聯(lián)與波蘭關(guān)系不和睦,理論上波蘭屬于四面被困。所以最終德軍采取了先進攻波蘭的方案,當然還是有些輕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