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就是有時候像 zi,有時候像 ci。
一般來說,習(xí)慣把詞頭的 \"つ\"(如:つなみ 海嘯)讀成 ci,把詞中詞尾的 \"つ\"(如:ひとつ 一個)讀成 zi。反過來說,日本人不分辨漢語拼音的 zi 和 ci。他們聽起來兩個音都像 \"つ\"。換言之,中國人和日本人的辨音意識不同。漢語拼音的 z 是不送氣清音,c 是送氣清音,在普通話中是兩個“音位”,起辨義的作用。\"つ\" 的羅馬字是 tsu,這個 ts 是清音,在日語是一個“音位”,送氣與否并不起辨義作用。既然讀成那個都無所謂,所以聽日本人講話,就會有像 zi 也有像 ci 的了。不過大部分時候都是詞首送氣,詞中詞末不送氣。 至于 \"ず\" 和 \"づ\",羅馬字 zu 里的 z 是濁音,發(fā)聲時聲帶要震動,是普通話中沒有的,跟漢語拼音的 z 不同,反而有點像漢語拼音的 r。這是學(xué)日語的難點,因為人家清音濁音是起辨義作用的,如果我們把日語的 z 讀錯為漢語拼音的 z,日本人就會聽成 ts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