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介紹一下河釣所要注意的十個要素: 一、竿 首選的是溪流專用竿。
所謂溪流專用竿就是日文中所指的ハエ。這種釣竿,國內(nèi)的廠家很少生產(chǎn),一般為三七調(diào),四六調(diào)和五五調(diào)。竿身很輕,以4.5米的釣竿為例,自重在50~65克。這樣即使揮舞一天,也不會覺得累。鯽魚竿雖然可以使用,但沒有溪流釣竿上魚的感覺好。
二、鉤 以細(xì)條鉤為好,1~3號都可以使用。最好是沒有倒刺,這樣不僅不傷魚,而且還提高了摘魚的速度。也可以用袖鉤,袖鉤的跑魚率要高一些。
三、線 使用高質(zhì)量的透明線。主線不要超過0.6號,腦線不要超過0.4號。主線與竿同長或者稍長一些,腦線長度大約為10~15厘米。這樣,在保證靈敏度的同時,可以加大腦線在水中擺動的范圍,從而產(chǎn)生誘魚效果。如水較淺可以適當(dāng)縮短腦線。
四、漂 在溪流釣中,用漂的選擇很多,短小的立漂反應(yīng)比蜈蚣漂以及其他臥漂靈敏。根據(jù)不同的流速以及水面情況,適當(dāng)?shù)剡x擇浮漂。如果水流較急,最好選用漂身為圓形的溪流釣漂。 五、墜 可以用8號咬鉛(這是一種極小的鉛丸,市場的銷售并不是很多),也可以用保險絲代替。根據(jù)水流的急緩,適當(dāng)?shù)丶又鼗驕p輕墜的重量。在主線末端,可以用極細(xì)的保險絲進(jìn)行微調(diào)。 六、餌料 用一個生雞蛋黃和老鬼公司生產(chǎn)的快槍手餌混合攪拌。攪拌均勻后,用食指和拇指沾上一些,至能拉開到兩厘米處才分開就可以裝入餌槍使用了。如果沒有餌槍,可以用注射器代替。也可以用花生粉代替快槍手餌使用。 七、魚護(hù) 為了加快摘魚速度,最好用專用溪流釣魚護(hù)。 八、釣組 主線與腦線用校膠O型圈連接,這樣可以產(chǎn)生阻力,加大鉤餌在水中的擺動,提高仿真效果。漂座可以用臺釣漂座,加太空豆固定,也可以用溪流專用漂座。 九、釣法 向溪流的上游拋竿。當(dāng)釣組入水后,輕輕扯動釣竿,帶動釣線,讓釣餌加大擺動,促進(jìn)誘魚效果。要領(lǐng):釣組入水后,浮漂向下游漂,漂到兩米處,無論是否中魚,都應(yīng)該起竿,然后重新上餌拋出。開始可能兩到三次不會中魚,一旦開始中魚,一般會在拋竿入水釣組漂流到1~1.5米處中魚。有些溪流釣高手,可以在1米以內(nèi)的范圍中魚,這與扯動釣竿的手法是分不開的。 十、釣點 選擇在急瀨、淺水平瀨的效果較好;深水不瀨的魚獲量也很多,但是魚很小。 然后,再詳細(xì)分析下不同水勢的釣技運用: 一、水勢 溪(河)灘的水勢異常復(fù)雜,這是由于河床的多樣化形態(tài)和林立的亂石所造成的。故其水勢可分為:主流、回水;急流、緩水;花水、平水等?;ㄋ址譃椋荷罨ㄋ?、淺花水;急花水、緩花水;泡花水、漫花水等等。總體說來,溪流釣應(yīng)選擇灘上有花水的地方,因為花水是由于灘底有大小不一形態(tài)各異的石塊所形成的,并附著水生昆蟲;且水花又使水下的能見度降低,利于魚兒藏身、覓食。 另外,一個灘不管長與短,寬與窄,大體上分為灘腦、灘頭、灘腰和灘尾4種位置。一般說來,灘腦是平流水或淺花水;灘頭是急流或急花水;灘尾是淺花水;灘腰的水勢最為復(fù)雜,也是施釣最主要的位置。 至于水情,是指水的能見度高低。故分渾水、麻渾水、月白水和清水。最適宜溪流游釣的是清水,月白水次之;渾水和麻渾水不宜游釣,只適宜坐釣。 二、釣技及運用 1.懸子釣。將釣餌撒向流水前上方,手臂上抬,竿尖上揚,浮子懸空,釣餌擦著灘底走,竿尖隨浮漂向下游移動。待釣餌入水,浮子懸空后即觀察魚訊(魚兒搶食則浮子有停頓和牽扯現(xiàn)象。但應(yīng)注意間或也有釣餌剛?cè)胨捅霍~兒搶食的情況)。 懸子釣是溪流釣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釣技。除了較深和較淺的花水外,其他水勢均適用。其適用性最廣泛。 2.漂子釣。這是相對懸子釣的一種釣技,撒釣餌的方式同懸子釣。待釣餌入水后,讓浮子浮在水面隨水漂流,再觀察浮子的魚訊(其表現(xiàn)與懸子釣相似)。 溪流釣浮子距離鉤的最佳長度一般為1米左右,用指尖大小較綿實的泡沫塑料拴固,施釣中不便也不必調(diào)整其長度,應(yīng)視流水的深淺而采用浮子懸空或漂浮。所以,此技僅適用較深的花水。但若發(fā)現(xiàn)魚兒在水的中上層活動,亦可改用懸子釣或其他釣技,讓釣餌在水的中上層漂移。 3.跳子釣。撒釣餌及持竿的方式同懸子釣。待釣餌入水后,以腕力有節(jié)奏地扯動竿尖,從而帶動浮子在水面上一跳一跳的,極似飛蟲入水狀。且浮子又帶動釣餌在水下飛舞,逗引魚兒搶食。若發(fā)現(xiàn)魚兒誤搶食浮子,則速將浮子提離水面并繼續(xù)扯動竿尖,魚兒就會轉(zhuǎn)而搶食釣餌而中鉤。憑手感而知魚訊(魚兒中鉤有很強的拽動感)。 此技較常使用,適用水勢亦是全方位的。最宜采用的是泡花水和漫花水。尤其要注意的是平素平流水難以釣到魚,但若是清晨或者小雨天氣,魚兒喜在灘腦部位的平流水活動、覓食,只要降低身姿,從上游隱藏接近后施用此技(或施用后面所介紹的提拉釣或拖子釣),定能收到奇效。 4.提拉釣。撒釣餌及持竿方式同懸子釣。待釣餌入水后,利用竿尖彈性,以腕力有節(jié)奏地輕輕提拉釣線,視水勢深淺讓浮子懸空或者浮在水面來回滑動,從而帶動釣餌在水下移動,以吸引魚兒的注意力。這些與跳子釣有點相似,不同的是扯竿尖的力度要小些。憑手感而知魚訊。 此技較常使用,適用水勢亦是全方位的。尤其一是當(dāng)水勢特別復(fù)雜,浪花翻涌,嚴(yán)重影響對浮子的魚訊識別時;二是當(dāng)天色陰暗,嚴(yán)重影響魚兒對釣餌和施釣者對浮子的能見度時,此釣技具有獨特的功效。 5.拖子釣。將釣餌撒向下游,竿與水面平行而持,采取一前一后有節(jié)奏地拖拉辦法,讓浮子和釣餌同時在水面有節(jié)奏地產(chǎn)生水花,逗引魚兒搶食。若發(fā)現(xiàn)魚兒誤搶食浮子,則速將浮子提離水面繼續(xù)拖拉,魚兒就會搶食釣餌而中鉤。憑手感而知魚訊。 此技較常使用,但單獨使用的時候不多,往往與前4種釣技結(jié)合進(jìn)行:當(dāng)釣餌在上游時,使用前4種釣技之一種;待釣餌流到下游后,再改用此釣技。適用水勢亦是全方位的,最宜采用此技的是深、淺花水及泡花水和漫花水。尤其當(dāng)黃昏時分,水下能見度低,魚兒喜聚集在灘尾的淺花水里活動,紛紛飛躥到水面搶食落水的昆蟲,施用此技最為有效。 值得特別說明的是,采用跳子釣、提拉釣和拖子釣這3種釣技,往往會比施用其他釣技釣獲個體大得多的桃花和馬口魚。這是因為這兩種魚生性十分兇猛,喜追逐小魚蝦和搶食落入水面的昆蟲的緣故。當(dāng)個體較大的魚兒中鉤后,會產(chǎn)生劇烈的拽動感。這時,在湍流中同大魚兒搏斗的感覺就甭說有多愜意了! 6.漂餌釣。將釣餌撒向下游,持竿方式同懸子釣。浮子不入水,任由釣餌在水面漂蕩,(亦可同時輕微扯動竿尖)。憑手感而知魚訊。 此技適用多有魚兒在水面活動的深、淺花水。不常專門使用,往往結(jié)合其他釣技進(jìn)行。 7.飛餌釣。先將釣餌撒向遠(yuǎn)端處的理想位置,偽裝成飛蟲入水狀,稍作停頓,觀察是否有魚兒搶食。若無動靜,就將浮子連同釣餌在水面上以不快不慢的速度往回拖帶,讓其產(chǎn)生水花,再憑手感知有無魚兒搶食。待拖回一段距離無魚訊后,順勢又將釣餌提離水面后再次向前投出,如此反復(fù)進(jìn)行。若投上幾竿無魚上鉤再移位。 此技適用陽光充足有魚兒活動不易接近的淺緩花水或水花很小的淺平流水。應(yīng)降低身姿,隱蔽接近目標(biāo),并力求投準(zhǔn)釣餌。不常使用。 最后,要特別提醒的是,凡是有主流深花水與側(cè)流淺花水相交匯而下的水勢,是溪流釣的最佳水勢。這是因為魚兒平素喜聚在淺花水活動覓食,若稍有風(fēng)吹草動,即立馬就近躲入深花水隱藏,待平靜了又進(jìn)入淺花水。碰上這樣的位置絕不要輕易放過。這時,應(yīng)站在主流深花水這邊(切忌站淺花水,易驚魚),將釣餌投入淺花水,采用懸子釣結(jié)合提拉釣或拖子釣施釣。若在淺水處起魚時將魚兒驚跑,則將釣餌投在兩流交匯靠淺花水處,耐心地采用提拉釣或拖子釣,這樣定能不斷地上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