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根據(jù)“謚法”給謚,同時又根據(jù)死者的生平事跡,評定褒貶而給予不同的稱號。
死者生前行為有美善的、平平的、丑惡的三種,所以謚號也就分為褒、憐、貶三類。 1.褒獎表揚的,如: 經(jīng)天緯地 日文 威強睿德 日武 辟土服遠 曰桓 布義行剛 日景 辟地有德 日襄 服地志強 曰莊 聰明睿智 曰獻 布德執(zhí)義 曰穆 柔質(zhì)慈民 曰惠 照臨四方 日明 2.憐憫同情的,如: 恭仁短折 曰哀 慈仁短折 曰懷 在國遭憂 曰愍 短折不成 曰殤 年中早夭 曰悼 3.貶抑批評的,如: 亂而不損 曰靈 好內(nèi)遠禮 曰煬 殺戮無辜 曰厲 不悔前過 曰戾 怙威肆行 曰丑 壅遏不通 曰幽 謚,即表揚類的謚號,如:“文”,表示具有“經(jīng)緯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學好問”的品德;“康”表示“安樂撫民”;“平”表示“布綱治紀”。 下謚,即批評類的謚號,如:“煬”表示“好內(nèi)遠禮”,“厲”表示“暴慢無親”、“殺戮無辜”,“荒”表示“好樂怠政”、“外內(nèi)從亂”、“幽”表示“壅遏不通”、“靈”表示“亂而不損”等。 “下謚”之“惡謚”:周厲王是一個貪婪的君,“國人”發(fā)動暴動,他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東北)并死在那里,“厲”便是對他予以斥責的“惡謚”。 中謚,多為同情類的謚號,如:“愍”表示“在國遭憂”,“在國逢難”;“懷”表示“慈仁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