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探討一下什么是一個家庭的“家風”:它一般是指一種由父母或祖輩提倡并能身體力行和言傳身教,用以約束和規(guī)范家庭成員的風尚和作風;家風是一個家庭長期培育形成的一種文化和道德氛圍,有一種強大的感染力量,是家庭倫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體現(xiàn);家風是家庭成員道德水平的集中體現(xiàn)。
家風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約束其成員,又能促使家庭成員在一種文明、和諧、健康、向上的氛圍中不斷發(fā)展和發(fā)揚。另外,很多“家風”用“家訓”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如“顏氏家訓”、“曾氏家訓”等等,這種例子有很多,在我國歷史上它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對其家庭甚至家族的影響都是很大的。如“清朝中興名臣”曾國藩,對于家風家教,世人非常景仰他,兩百多年來,自曾國藩以下八代人中無一“敗家子”,有名望者多達240余人,構成了一個聲名遠播的華夏望族。如曾國藩教給子女讀書方法主要有三條。第一,讀書之法,看、讀、寫、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凑撸鐮柸ツ昕础妒酚洝贰稘h書》《韓文》《近思錄》,今年看《周易折中》之類是也。讀者,如《四書》《詩》《書》《易經(jīng)》《左傳》諸經(jīng)、《昭明文選》、李杜韓蘇之詩,韓歐曾王之文,非高聲朗誦則不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韻。第二,“一書不盡,不讀新書”。曾國藩主張一本沒讀完,就不要忙著去讀其他的書。第三,就是要培養(yǎng)個人的讀書興趣與方向。曾國藩說:“人之氣質,由于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要想自己好,家庭好,讀書是第一等重要的事情。讀書能增長知識提升技能,更重要的是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涵養(yǎng)心靈,這兩個方面同時發(fā)展,人才是一個健全的人。另外,在曾國藩看來,要教育孩子立足社會,并讓這個家庭能夠一代一代地延續(xù)下去,關鍵就是兩個字:勤與儉。他要求孩子們一生銘記十六個字——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曾國藩要求家人所做的事情,他自己不僅能做到,而且做得更好。人格力量比一些剛性的規(guī)定更有用,曾國藩這種高大的形象,這種厚重的人格魅力深深的印刻在他子孫后代的心里,對后代的影響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