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使用漢姓漢名已經(jīng)有很久的歷史了,不過還是有些人把本名流傳下來,比如海盜弓福漢名就叫張保皋。
韓國人的姓名用韓語書寫只能表示發(fā)音,這樣就比較容易造成重名的現(xiàn)象,因此在一些比較正式的場合,漢名還是比較常見的。所以每個人必須要有個漢字名字,戶口登記的時候名字必須有漢字,身份證上也會有響應的漢字名字出現(xiàn),如果沒有起漢字名字,戶籍員就想辦法給你編個漢字名字,所以韓國人的名字都有相對應的漢字名。
韓國不是廢除漢字了嗎希望能解答下
韓國人使用漢姓漢名已經(jīng)有很久的歷史了,不過還是有些人把本名流傳下來,比如海盜弓福漢名就叫張保皋。
韓國人的姓名用韓語書寫只能表示發(fā)音,這樣就比較容易造成重名的現(xiàn)象,因此在一些比較正式的場合,漢名還是比較常見的。所以每個人必須要有個漢字名字,戶口登記的時候名字必須有漢字,身份證上也會有響應的漢字名字出現(xiàn),如果沒有起漢字名字,戶籍員就想辦法給你編個漢字名字,所以韓國人的名字都有相對應的漢字名。
原因就是韓文從發(fā)音無法根據(jù)讀音分辨其表達的意思,只能根據(jù)情景進行猜測。這一弊端影響最大的就是韓國人的名字,由于同音所表達的字太多,在大街上叫一個名字很可能會得到一片回應,所以韓國人在起名字時盡可能運用生僻字,同時為了分辨清楚,所以在身份證上仍然用中文表示名字,這也是韓國無法完全摒棄漢字的原因。
為了防止名字讀音相同而造成混亂,韓國人的身份證必須有漢字名字。韓語和別的語系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它是類似拼音的文字——表音字。想想看,大家寫字的時候全寫拼音,如果不聯(lián)系上下文,去哪分辨單個拼音的意思?
韓國人面臨的問題同樣如此。所以,為了區(qū)分姓名,韓國選擇在身份證上加上中文,來區(qū)分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