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司發(fā)展于日本,起源于中國。
“壽司”其實就是咸魚的意思,在日本古代寫作“鮨”(すし),而“鮨”正是指咸魚,“壽司”(すし)也同樣是“鮨”字在日語里的讀音。日本古代時候的壽司,是用鹽和米腌制的咸魚,味道十分作嘔,因為那時的食品很難保存,制作出壽司也是不得已為之,只是出門在外,或者行軍打仗時用來應(yīng)急的食物,并不是什么風雅的東西。日本人之所以要將咸魚寫作“壽司”,也是因為“咸魚”(鮨)不雅的緣故,為了美化而不使人想到咸魚,于是就寫作“壽司”了。擴展資料:日本常說“有魚的地方就有壽司”,這種食物據(jù)說來源于亞熱帶沿海及海島地區(qū),那兒的人發(fā)現(xiàn),如果將煮熟的米飯放進干凈的魚膛內(nèi),積在壇中埋入地下,便可長期保存,而且食物還會由于發(fā)酵而產(chǎn)生一種微酸的鮮味,這也就是壽司的原型(即:鮒壽司)。日本的壽司,主要是由專門的壽司店制作并出售。店中身著白色工作服的廚師,會根據(jù)顧客的要求,將去了皮的鮮魚切成片和其它好材料碼在等寬的米飯塊上,由于各類魚蝦的生肉顏色不同,壽司也是五顏六色,十分好看。另外,日本家庭也會在特殊的場合,自制壽司款待宴客;但作法大都比較簡單,并可在卷米飯的同時加入烤紫菜或雞蛋片,咸菜之類。 壽司在日本以外地區(qū)也十分流行,世界各地回轉(zhuǎn)壽司式的壽司店也多不勝數(shù)。不過外國人有時會誤把“壽司”與“刺身”(sashimi,生魚片)混為一談,這也是日本料理典型的印象之一。不管是傳統(tǒng)還是現(xiàn)代的壽司店,醋飯和魚生的組合給了天才廚師最多的創(chuàng)意可能,超低的熱量、無火的生食方式、有機的食材、新鮮的味道、漂亮的造型,壽司滿足了人們一切想象。以簡單為美味,以自然為美味,日本料理之所以逐漸在世界各地蔚然成風,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原因在此。而這其中,壽司尤其是這種美食簡約哲學的極致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