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壓力沒成年,學話不遲,上手不晚,年齡大概4。
5月份,需要學話攻略嗎?不過你要選我哦從幼鳥開始教導;鸚鵡跟人類一樣,教育都是需要從娃娃抓起的,無論什么品種的鸚鵡,錯過了學習年齡,成年后,能成功學會說話的機會就很低了···至于教說話的時間,跟鸚鵡品種有點關系,不過亞歷山大、大緋胸這些,一般4個月大,斷奶后,當發(fā)現(xiàn)幼鳥經(jīng)常無緣無故的在支支吾吾或者低聲鳴叫發(fā)出不同聲音的,就表示已經(jīng)開始學習說話了,這個時候就開始教導就可以了。b、正確的教育方法+堅持;正確的教育方法是很重要的,經(jīng)常很多鳥友會問我,怎么家里的鸚鵡學話很不清楚,或者老是學不懂,其實這就是主人的教導方法有問題。簡單說說教幼鳥說話的幾個要點b1、教說話之前,盡量讓你的幼鳥精神集中,放在自己面前,身邊不能有其他移動物體分散它的注意力,最好讓鳥能側眼側臉的注視著你說話,這樣表示它在用心聆聽和學習。b2、教說話應該挑選早上或者傍晚,鸚鵡較興奮的時候教,平時也可以教,但效果一般沒那么好,注意盡量不要在下午1點到2點左右教育,因為很多鸚鵡有午睡的習慣,這個時候教基本可以說是浪費時間了b3、教說話時,聲音要大。聲音最好是小孩的聲音,女性的聲音也可以,男性的聲音由于比女性和小孩的聲音低音和沉重,與鸚鵡鳴囊的發(fā)音音域有差別(鸚鵡都是高音喊叫的),所以,男性的聲音相對教困難學會。要吐字清晰,節(jié)奏放慢。很多人教鸚鵡說話就跟平時說話一樣,開火車那樣一堆東西吐出來,這樣當然是不行的,鸚鵡是學習模仿聲音,不是錄音機,說話太快,吐字不清晰的,鸚鵡是記不住的,所以很多人經(jīng)常責怪鳥兒說話不清,其實問題是在自己身上。要堅持每天教。鸚鵡模仿,也是一個記憶的能力問題,要鸚鵡記住你的說話,就要每天教,堅持教,不要以為鸚鵡是神仙,教1、2天就能學會,部分鸚鵡智商不高的,一句說話教一個月不奇怪的,特別是剛開始學話的時候,教2-3個月可能還沒見開口,但也要堅持教的,堅持就是勝利。每次只能教一個詞語。很多人注意了上面幾個問題,但鸚鵡還是學不會,認真詢問下,發(fā)現(xiàn)它們急于求成了,主人每天竟然教多句,甚至十多句不同的說話給鸚鵡,那當然不能學會了,要鸚鵡容易學會,要一句一句的教,不能在同階段內(nèi)教很多不同的句子,要讓鸚鵡學會了一句,再教下一句。而且初初學習的句子必須要簡單,容易上口,例如hi、hello之類的詞語,不能用太長,發(fā)音很麻煩的句子,例如恭喜發(fā)財、吃了飯沒阿,那些句子對于初初學話的鸚鵡來說,太難了,所以也不能學懂。教說話的頻率這個頻率并沒有很準確的科學依據(jù),但根據(jù)經(jīng)驗,沒一次教說話不要超過15分鐘,時間太長,鸚鵡精神無法集中那么長時間的,也會無心學習,所以教15分鐘后,適當休息一段時間再教。c、教育環(huán)境教說話時環(huán)境必須安靜,以方便幼鳥聽清楚發(fā)音,也容易讓幼鳥集中精神學習。但在平時,家里多點聲音是比較好的,例如家里經(jīng)常有人,經(jīng)常說話的,還有電視機、門鈴、鬧鐘、電話之類的聲音,平常如果這些聲音比較多的,會引起鸚鵡學習聲音的興趣,對教說話是有幫助的。要特別提醒的是:a、別教鸚鵡說臟話!也別以說一兩句,鸚鵡不會記得,鸚鵡有時候很奇怪的,該學的不學,不該學的卻學了,所以飼養(yǎng)過程中,日常不要說臟話,也要告訴家人和朋友不要隨便用臟話跟鸚鵡開玩笑,一旦學會了,那么你就準備每天聽臟話吧。B、注意家里一些不該發(fā)出的聲音!例如吵架或者叫床,別太用力了,曾經(jīng)有朋友求助,由于自己不注意,家里的灰鸚鵡學了叫床的聲音,令他十分尷尬,基本不敢讓朋友到家里做客。最后我只能建議他一個字,等,等鸚鵡把這個聲音忘了,否則沒其他辦法。剪羽是最直接最有效保護愛鳥的方法,防止幼鳥飛逃,以及飛行可能帶來的危險和傷害(例如撞墻撞玻璃,或者飛逃后餓死、遇上動物等),每年因為這些原因令幼鳥致死的個案都是很多的,慘不忍睹,大家很應該引以為戒。當然有很多人對剪羽有不同意見,認為剪羽是抹殺了鳥的自由,但從科學角度看,鸚鵡沒有自由的概念,要不要自由不是人類界定的,按鳥類學家的分析,鳥類包括鸚鵡的飛行,目的是為了逃避敵害和尋找食物,當沒有敵害和食物充足的時候,翅膀就會退化,常見的例子就是雞鴨鵝,野生的不會飛的鳥類例子也有很多,尤其是澳洲和新西蘭這2個國家里面,就見證了不少這些例子,這里我不逐一介紹了,說這么多,目的只是告訴各位鳥友,鸚鵡的剪翅,并不會剝削鸚鵡的自由,不要用人類需要自由的概念套在鸚鵡身上,人類是人類,鸚鵡是鸚鵡,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剪羽方法有好幾種,但我認為很多都不夠科學,我只認同一種方法,就是把已經(jīng)完全發(fā)育的初級飛羽從羽毛羽管處剪,每個翅膀從最外一根初級飛羽開始,剪6-7根,這個方法修剪后的鸚鵡翅膀比較美觀,同時由于修剪飛羽后,殘留部分藏于羽毛里面,鸚鵡在梳理羽毛時候一般不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羽毛被剪,從而減低了鸚鵡對自己身體不全的心理影響。剪羽的時間很多人問,什么時候為幼鳥剪羽為合適呢?一般我會介紹2個時間給他,讓他自己選擇,2個時間各有優(yōu)點和缺點。A、幼鳥長好羽毛,飛羽完全發(fā)育后就馬上剪羽,甚至看到幼鳥開始學飛的時候就要修剪,不過飛羽未完全發(fā)育的時候不能剪羽管部分,會剪到血管,造成流血的。采用這個方法,優(yōu)點是大大提高幼鳥的安全性,不會出現(xiàn)撞墻、撞玻璃致死,或者飛逃的危險;但缺點是幼鳥失去第一次學飛的機會,肌肉發(fā)展、骨骼發(fā)展、下地緩沖、平衡性比較差,對心理有影響。B、幼鳥學飛后,能順利熟練轉彎和降落后才剪羽,這個方法與a相反,危險性比較高,幼鳥初初學飛的時候,控制轉彎的能力很差,很容易撞墻受傷,而且主人不留意,很容易飛出窗外,若使用這個方法的,必須主人多花時間去監(jiān)督幼鳥學飛的情況,關好窗戶門口。優(yōu)點是骨骼、肌肉正常發(fā)展,身體各方面發(fā)育也相對較良好。使用a還是b,就要靠鳥友自己選擇了。建立主人的地位,上面提及到,鸚鵡都是群體動物,有階級性,有領袖,而作為鸚鵡主人的你,就要做到你是鸚鵡的領袖,說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實際上并不容易,一個鸚鵡的領袖并非只是提供鸚鵡食物,教它說話那么簡單,很多細節(jié)都要注意的,否則你的鸚鵡不承認你是領袖,你這個領袖也是空白的。如何建立你是領袖的地位呢?從日常生活開始,生活中的每一個點滴,做主人的都要注意。首先,你要清楚知道鸚鵡那些行為是對的,那些行為是錯的,舉例說,鸚鵡到處亂咬東西是錯的,鸚鵡乖乖的上手是對的。當你對鸚鵡這些行為有了基本分類后,日后你看到它做錯事或者正在做錯事的時候,就應該馬上用否定而且嚴厲的語氣說no?。ó斎籲o只是一個助詞,你喜歡的可以說不行或者其他語句,鸚鵡不會明白no是什么意思,鸚鵡明白的只是語氣,自然中,鸚鵡是通過不同的喊叫,頻率和語氣去交流和表達意思的)。要注意的是,說no的時間要及時,不能讓鸚鵡做完錯事2分鐘后才說no,鸚鵡是不會明白的,舉例說,鸚鵡正在咬電線或者打算咬電線,這個時候你發(fā)現(xiàn)了,你應該馬上走上前告訴它“no!”并作出制止,如果它咬電視的時候你沒有立即說no而是當它咬完以后,離開了,正在做其他事情的時候,例如正在進食,你再去責罵它,它會以為你責罵它在進食的。要鸚鵡明白它的行為不對,不會一句no就可以的,要鸚鵡明白no的意思,是需要主人一段時間的耐心堅持教導才會成功的。當鸚鵡做對某些行為的時候,例如上手,乖乖的給你抓癢的時候,你應該馬上對它作出贊賞,贊賞的語句可以是乖,好孩子之類的說話,要注意的是,盡量把贊賞的說話比責罵的說話多,因為鸚鵡跟孩子一樣,責罵太多會反叛的。跟責罵一樣,贊賞的說話耐心堅持教育,鸚鵡是會明白你的意思的。當長時間做這些基本訓練的時候,在鸚鵡心目中,你的領袖地位就漸漸形成了。不過,在做這些訓練的時候,切記不要把鸚鵡放在肩膀上,或者允許鸚鵡爬上肩膀,很多鳥友以為這樣很好玩,很威風,但其實讓鸚鵡上肩膀,是錯誤的,原因是,鸚鵡有階級性,而鸚鵡在群內(nèi)地位的高低,是按鸚鵡站立的高度來區(qū)分的,也就是說,站得越高,地位越高,若你的鸚鵡的站立位置高于你前胸,那么鸚鵡心目中就認為它的地位比你高了,這樣一來,在對鸚鵡訓練時候,鸚鵡就不服從你的指令了,你的領袖地位也會失去。
2、常見的問題行為和部分現(xiàn)象常見的問題行為和現(xiàn)象包括:a、咬手指、咬東西鸚鵡幼鳥都喜歡啃咬硬帶韌性的東西,這是本能驅使的,所以,當你的幼鳥長好羽毛進入斷奶期的時候,若你把鸚鵡拿在手上玩,鸚鵡極可能會啃咬你的指甲,當啃咬你的指甲的時候,你就要馬上說no,并制止,多說幾次,鸚鵡就會明白的,如果還是不聽,埋頭苦咬,誓不罷休的,呵呵,你可以用手技巧的推開它的嘴巴,然后放回去籠子里面,關上,以示分離,讓幼鳥知道做錯了,主人要離開它。同樣,咬其他有價值的東西的時候也一樣,要馬上責備,讓它知道不能咬家私、電器、電線等等家里的東西,但同時,主人也要提供一點玩具給幼鳥啃咬。b、賴皮,發(fā)脾氣有些鸚鵡由于跟主人的關系建立得比較好,主人經(jīng)常跟它玩,所以這些鸚鵡一旦主人沒空跟它玩得時候,關在籠子里面,鸚鵡就會表現(xiàn)為亂爬,亂叫,這個情況就是表示鸚鵡要出來玩,它正在發(fā)脾氣,主人你不放出來,它就繼續(xù)鬧,面對這些情況,主人必須馬上制止說no,并離開,若離開2-3分鐘后不再鬧的,放出來撫摩并贊賞,若然還是繼續(xù)鬧的,在保溫箱或者籠子外蓋黑布,再鬧也不與理睬,直至停止吵鬧后2-3分鐘再把黑布拿開。c、領域意識不少幼鳥隨著年齡長大,在籠子里面生活時間長了,就產(chǎn)生領域意識,領域意識主要表現(xiàn)為,當人或者鳥進入它的領域(籠子里面)的時候,鸚鵡就會對其作出攻擊,并有驅趕的意思,但當把幼鳥移出籠子外面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它又變回一只乖乖鳥,這就是領域意識,解決這個問題,建立領袖地位是很重要的,而且要加強鸚鵡和主人的互動時間,甚至改為架養(yǎng)一段時間,等改善之后再放回籠養(yǎng),也可以適當加強服從性訓練。d、離巢現(xiàn)象離巢現(xiàn)象是幼鳥斷奶后,從父母喂養(yǎng)保護轉變?yōu)楠毩⒚鎸W鵡族群社會的過程,野外的鸚鵡為了保護自己和讓自己在群體里面占有一個位置,就會對任何靠近的同類作出攻擊,加上每個幼鳥有爭地位的本能,每個幼鳥都希望自己能成為新一代的群族領袖,所以要經(jīng)常跟同類打架,而且這個階段情緒很不穩(wěn)定,容易發(fā)脾氣。解決離巢現(xiàn)象帶來的問題是需要一段長時間的,一般要幾個月甚至一年,在這段時間內(nèi),主人要堅持教導鸚鵡,當鸚鵡攻擊你的時候,要嚴厲批評,乖巧的時候要大力表揚,并多點安撫和互動,穩(wěn)定鸚鵡情緒,鸚鵡咬你的時候不要發(fā)脾氣,盡量忍耐也要理解鸚鵡的行為是本能,不是特意的。當渡過這個離巢時期,鸚鵡的情緒和性格就會轉為較穩(wěn)定。E、上肩膀,當主人與鸚鵡玩耍的時候,不難發(fā)現(xiàn)鸚鵡喜歡爬肩膀,這是鸚鵡的本能來的,天生喜歡站立在高的位置,也更有安全感,但前面提及過了,當鸚鵡站立的位置高于前胸的,那么鸚鵡就認為你的地位比它低了,所以當鸚鵡爬上你肩膀的時候,你要阻止和no~~!七、常見疾病及護理要幼鳥健康成長,堅持每天觀察幼鳥的情況是不能少的,雖然幼鳥按正確方法飼養(yǎng)下,得病機會比較低,但有些疾病還是比較容易發(fā)生的,所以,適當了解疾病,及時、有效的發(fā)現(xiàn)問題和疾病,再采取有效的護理,就能有效減少幼鳥夭折和提高康復效率。
1、每天觀察幼鳥的情況a、檢查幼鳥的5個健康指標,鳴叫、食欲、糞便、精神、外表,當然,由于挑選的時候已經(jīng)詳細檢查過這幾個指標,在日常護理和觀察時,不需要這樣詳細的觀察,但基本這5項觀察是需要的。檢查一下鳴叫是否響亮暢順,檢查一下食欲是否保持良好,檢查一下精神狀況,反應,檢查一下眼睛、鼻孔有沒有分泌物、肛門是否干凈,檢查一下糞便情況,如果各情況都正常的,就無須進行更詳細的檢查了。b、每次喂食前必須檢查幼鳥素囊的消化情況,一只健康的幼鳥,進食流質(zhì)后,一般4-6個小時就能完全消化,素囊是清空狀態(tài)的,或者只剩下很少量的食物,若發(fā)現(xiàn)幼鳥上一頓的食物依然有大量的留在素囊里面未消化,那么這個情況下,是絕對不能再喂幼鳥進食了,每次喂食前,幼鳥素囊必須是清空狀態(tài)或者剩余很少量的食物情況下。如果出現(xiàn)食物積聚無法消化,那么就需要注意了,出現(xiàn)這種情況,可能你喂食的食物太稠,或者食物本身存在問題,也有可能素囊里面開始病變,當然主人無須過份擔心,先嘗試喂點水給幼鳥,然后幫助幼鳥輕輕按摩一下素囊,讓積聚在里面的食物通過水和按摩得以松開,讓幼鳥更容易消化,按摩后,再過1-2個小時看看消化情況是否恢復理想。若情況已經(jīng)改善,那就無須擔心,若情況還是持續(xù)無法消化的,那么就要按疾病處理了,具體疾病解決問題看下面的討論。c、有些鳥友可能一次是購買2只或以上的幼鳥的,那么這個情況下,主人還要觀察幼鳥間是否打架,尤其是進入斷奶期,幼鳥隨著年齡長大而開始有離巢現(xiàn)象,打架、咬腳趾是常見的情況,如果不堅持觀察的,很可能幼鳥受傷了,主人不及時發(fā)現(xiàn),就會引起傷口發(fā)炎或者其他情況。素囊炎、消化不良病理是素囊內(nèi)食物無法消化,積聚甚至變硬,由于時間過長,食物變質(zhì),或者受到細菌感染而破壞素囊壁,令素囊病變,發(fā)炎,嚴重者發(fā)炎情況會感染到幾囊和其他器官,引起器官衰竭死亡。患病表現(xiàn)為:嘔吐,拉稀,精神差,無食欲,鳴叫弱,羽毛蓬松,身體無力,部分會出現(xiàn)口部有異味傳出,觸摸素囊,素囊內(nèi)有硬物,或者食物超過24小時仍然不能消化。解決辦法:先停止喂食,若素囊內(nèi)還積存食物,就小心使用長嘴針筒,往素囊內(nèi)灌小量生理鹽水,并輕輕按摩素囊,讓食物變軟,再用針筒將素囊內(nèi)積存食物抽出。日后采用葡萄糖+電解質(zhì)+先鋒4混和后喂服幼鳥,取代以前的流質(zhì)喂食,一天喂食4-5次,其中藥物一天2次。若素囊內(nèi)無積存食物的,就只需用葡萄糖+電解質(zhì)+先鋒4混和后喂服幼鳥,喂食量和藥物跟上面一樣??祻吞卣鳛椋河坐B精神轉佳,鳴叫恢復正常,精神活潑,這時候可以適當嘗試喂較稀的流質(zhì),看看消化情況和糞便情況,若已經(jīng)正常,那么可以逐步恢復流質(zhì)喂食。不過主人切忌心急,一般有素囊炎的個案,起碼7-10天以上的治療才開始見效的,心急喂食流質(zhì)的,只會弄巧反拙~~b、嘴尖、指甲、皮膚流血這些問題也比較常見,遇到這些事情不用慌張,應該把幼鳥取出,檢查傷口傷勢,若只是小量流血的,用云南白藥覆蓋傷口止血即可,一般2-3天就能完全康復。皮膚受傷的,例如眼部附近等比較重要的地方,就要小心發(fā)炎問題,只要不發(fā)炎結痂的,就可以了。C、跌撞碰幼鳥學飛或者頑皮,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跌撞碰的情況,當幼鳥出現(xiàn)這些情況的時候,先把幼鳥扶起,小心輕柔的檢查受力的地方有否骨折、扭傷,再精神情況如何,如果精神情況佳,精神活潑的,一般不用擔心,若出現(xiàn)骨折扭傷的,應該按一般外傷處理方法處理骨折和扭傷,若幼鳥反應遲鈍,但沒有明顯外傷的,可能是撞暈了,應該把幼鳥放回去籠子,做好保溫,讓幼鳥休息一段時間再觀察,曾經(jīng)有一個鳥友有個個案,幼鳥撞墻后,掉到地上,雙腳無力,接近癱瘓狀態(tài),但消化進食情況還可以,經(jīng)仔細檢查,腳部無明顯扭傷充血情況,也沒有骨折,但處于癱瘓狀態(tài),由于無法弄清什么原因,最后跟鳥主協(xié)商,每天雙腳全部涂正骨水,并喂服小量云南白藥,后來5天后,腳部恢復知覺,25天后,腳部基本康復,能站立。D、蚊子叮咬幼鳥由于還在發(fā)育,有些皮膚未能完全被羽毛覆蓋,或者動作比較慢,有時候會受到蚊子叮咬,遇上這些情況的主人,應該為幼鳥做好防蚊措施,一旦被叮咬,只要咬的地方不是眼睛,而且沒有發(fā)炎情況的,一般不用擔心,2-4天會消失的。也可以適當涂小量氯霉素眼膏在叮咬處。若叮咬在眼部的,那么就比較麻煩了,要仔細留意發(fā)炎情況,在傷口處涂氯霉素眼膏,份量盡量要少,如果能控制發(fā)炎就最好了,不能控制的,只能尋找獸醫(yī)協(xié)助。要特別提醒各位鳥友的是,鸚鵡要提防鼠患。手累死了。。。。。。。請樓主慢慢學習,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