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擺結論,我的看法是,在澳洲工程職業(yè)清單里的所有職業(yè),幾乎都不存在“飽和”的問題(注意我不是說“很缺”的意思);而不在清單上的職業(yè),有些可能真的已經飽和了。
我按專業(yè)分類討論一下這個問題。一、純理論研究類的 這類一般不在移民職業(yè)清單上,當然也不存在“飽和”的問題。舉個例子:比如你讀了PhD做學術研究了,畢業(yè)后留在澳洲從事相關科研工作,這種供給是絕對小于需求的——哪怕你發(fā)100篇paper也沒有用,因為澳洲政府不會為了你而放寬技術移民的限額的。 所以對于這類職業(yè),只要你的英語夠好,有合適的工作offer,走技術移民完全是沒問題的。即使現(xiàn)在政策收緊,485期限縮短,對這一類的人來說影響也很小(^_^)~二、工程設計類 這一類很多都列在了移民的職業(yè)技術職業(yè)清單上,所以看起來好像需求很大,而實際上呢?以我自己的經驗來看,我?guī)椭蛻羯暾埖降淖疃嗟穆殬I(yè)是電氣工程師或機械工程師(即EA職業(yè)列表上的),然而我在幫他們拿到簽證的過程中卻遇到了各種各樣奇怪的問題——“這個工程的面試怎么進行得這么慢?”“這邊的雇主為什么還不給出final offer?”“為什么我拿了full offer還是遲遲收不到簽證的通知?”……諸如此類。這些問題往往最后能追溯到根本緣由就是因為這個職位“緊缺”——雖然理論上來說他只需要滿足職業(yè)評估的要求就可以得到一個合格的offer,但是實際上由于供小于求,往往雇主會抓住這個機會各種壓榨應聘者。于是本來應該順利成章就能拿到的簽證就會變的不那么順利。所以我個人的判斷是,對于這一類職業(yè),除了個別極度緊缺的職位外,總體來說是供大于求的,因此不存在“飽和”的問題。
三、IT類 關于IT類的職業(yè),因為涉及的類別太多了,而且新的職業(yè)層出不窮,我想說的只是兩點:一是絕大多數(shù)的IT職業(yè)都在技術移民的職業(yè)清單上,二是像Google,F(xiàn)acebook這樣的大公司一直在澳洲不斷招新(因為這樣他們可以獲取最新的技術和人才優(yōu)勢),這也間接證明了IT職業(yè)從來沒有“飽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