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油畫底料的特點及制作方法畫布 為什么要做底子? 以亞麻布等紡織品作畫布,必須經(jīng)過預先處理方能使用。
所謂“處理”就是“做底子”。理由是: (1)填充紡織物紋理之間的孔隙,創(chuàng)造一個既節(jié)省顏料又適宜繪畫的紋理表面。紡織物孔隙多,對于較精致的繪畫作品來說,直接在上面作畫,既浪費時間又浪費材料。只有在做好底子的畫布上作畫,才能有效地控制油畫顏料的使用。 (2)使支承材料與顏料色層隔離開,以免顏料中的油侵蝕纖維,同時防止色層受到從畫布后面滲透潮氣的損害。油畫顏料中的酸性物質(zhì)能使畫布變臟,而潮氣又會氧化色層中的油分子,使之老化。所以畫布底子的處理與作品的壽命長短有直接關系。 (3)良好的畫布底子,能保證著色層的明亮度與鮮艷度。不合格的底子或沒有做底子的畫布,著色后會使畫面灰暗。 (4)亮底子能夠提高畫面顏色的鮮明度。 (5)做過底子的油畫或坦培拉繪畫一旦支承材料遭到腐蝕,可以通過“換背術”,將色層從舊支承材料上移植到新的支承材料上去。 古典油畫的底子類型 古典油畫無論在木板或畫布上作畫,都需要進行涂刷底子,底子使用的材料有粘結(jié)材料和填充材料兩類。根據(jù)不同的材料,古典油畫有八種制底方法。 (1)膠底。古代大師常使用動物膠,如骨膠、兔膠等。最好的是羊皮紙膠,可用清水浸泡、加熱熔化。 (2)白堊底子。白堊(碳酸鈣)粉、鋅白粉、膠溶液各一份混合而成。 (3)半白堊底子。白堊粉、膠溶液各一份混合。再加入半份熟亞麻籽油,使用這種底料之前,先用7%的水膠涂底層。 (4)酪素底子。自古代有美術記載起,畫家就使用酪素。酪素是一種易碎而柔軟的物質(zhì),作底子時需要用水稀釋,并溶入少量碳酸銨。 (5)雞蛋底子。雞蛋黃能增加底子的柔軟性。蛋黃底作為最后涂層使用時,可以產(chǎn)生最好的結(jié)果。蛋清蛋黃都可以作白堊底子的添加劑。 (6)石膏底子。石膏(硫酸鈣)也稱輕晶石。通常在木板上作底子使用。具有異常的明度,制法與白堊底子方法相同。 (7)油性底子。跟制作半白堊底子一樣,只是增加了油的含量(兩份熟亞麻籽油)。 (8)有色底子。在已完成的白堊、半白堊和油底子上,根據(jù)畫家的需要,薄涂各種透明色來制作色底子。魯本斯曾把木炭、白顏料、結(jié)合劑混合后涂在石膏底子上做成銀灰底子。 做油畫底子的材料有哪些? (1)膠類 用于制作畫布底子的膠類有:動物膠(骨膠、皮膠等)、植物性樹脂乳膠、白乳膠等合成膠。 (2)油類 用于制作油質(zhì)畫布底子的油類有:松節(jié)油、亞麻仁油、上光油等媒介劑。 (3)支承材料 軟支承材料:純亞麻布、半亞麻布、棉布帆布等。 硬支承材料:木板、膠合板、纖維板、紙板、金屬板等。 (4)填充材料 大白粉,又稱白堊粉、西班牙白、巴黎白、白土等,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市場上出售的大白粉為60%碳酸鈣與40%碳酸鎂的混合物。做底料時只能與膠結(jié)合,若與油結(jié)合會變成油膩子。可用大理石粉替代大白粉。 鉛白粉(碳酸鉛):中國古稱官粉、胡粉。古代歐洲畫家多用它制作底子或白顏料。因有毒,現(xiàn)代畫家已很少使用。 石膏粉(硫酸鈣):做底子多用天然的水合地石膏或熟石膏。比白堊密實、明亮,但柔韌性差。在木板等硬質(zhì)支承材料上做石膏底子效果更佳。 鈦白粉(二氧化鈦):有較強的覆蓋性,常與大白粉混合使用。 立德粉(硫化鋅與碳酸鋇):學名為鋅鋇白。有的材料專家不主張單獨使用立德粉,可與大白粉混合使用。 (5)GESSO成品636f7079e79fa5e9819331333238643030底涂料 “GESSO”意大利語意是灰泥或熟石膏,是成品底涂料,可直接涂于繃好的畫布上。傳統(tǒng)的GESSO由兔皮膠、大白粉與白顏料(鈦白或鋅白)混合而成。現(xiàn)代合成膠(丙烯類)與填充材料合成的丙烯GESSO,既可以用于丙烯畫,也可以用于油畫。它干得快、不開裂,操作簡便。市場上出售的成品底涂料有白色、土紅色和銀灰色。 (6)輔助材料 甘油式蜂蜜:添加少許能增加粘合劑的彈性。 明礬:一公斤膠液中加入10克明礬,能防潮。 甲醛:用4%的甲醛溶液噴涂畫布的兩面,能防腐、防蟲、抗?jié)瘛?有色底子的特點及制作方法 制作有色繪畫底子大概在哥特時代就有了。用紅玄武巖土制作紅色畫布,從16世紀一直流行到19世紀庫爾貝時代。有的在膠質(zhì)底子上加涂含油與樹脂的顏色隔離層,有的油質(zhì)底子在涂最后一層時加入吸收性強的紅土顏料。這樣做不僅能減弱油質(zhì)底子的油膩感,有利于色層速干,更主要的是有利于畫家對畫面整體色調(diào)的把握。 魯本斯曾把硬木炭、白顏料和結(jié)合劑(可能是膠)混合在一起用海綿迅速涂于白石膏底子上,產(chǎn)生一種帶紋理的銀灰色層,使隨后的著色層呈現(xiàn)輕松、愉快而又充滿活力的效果。 下面介紹兩種有色底子的制作方法: (1)在白堊底子上,用丙烯顏料加松節(jié)油和少量調(diào)色油涂于白色底層上,所用丙烯顏料根據(jù)畫家需要自己配制,常用的有白、褐、赭、土色等。 (2)在油質(zhì)或半油質(zhì)底子上,用調(diào)色油加速干劑加少許鐵紅粉(氧化鐵)薄涂一層或隨意涂一遍,保留刷痕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在有素描稿的底子上用松節(jié)油調(diào)油畫顏料薄薄涂一層與最后色調(diào)相反的色層。比如天空是藍色的,可先薄涂一層土紅色。 有色底子必須是在白色底層上用薄涂罩染的方法制作。目的是為了保證畫面色彩的透明性。無論隨后的著色層有多厚,底色都會對畫面產(chǎn)生影響。 (1)白色底子能夠最大限度地表現(xiàn)顏色的豐富性,在白色底子上,色彩顯得明確而肯定。各種顏色在白色底子上很難恰當?shù)赜袡C結(jié)合,只能*彼此相調(diào)和產(chǎn)生的灰色來調(diào)節(jié),所以在白色底子上作畫需要豐富的灰色。在用色上,冷暖對比要恰如其分,也要避免著色過于濃艷。白色底子適合透明畫法和半透明畫法,運用這種技法可以產(chǎn)生多種“視覺灰色”,這種視覺灰色曾被古代大師倫勃朗、凡·代克等畫家采用。這種灰色比調(diào)出來的灰色具有更加誘人的魅力。 (2)灰色底子有泥土氣息,常被許多畫家采用,它對人體膚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疑啄苁垢鞣N色彩產(chǎn)生和諧、統(tǒng)一的效果。銀灰色底子介于白色與灰色之間,具有兩種底色的共有特性?;揖G色底能減弱暖色,土紅、赭石色底能使藍綠色調(diào)減弱而使色彩趨于和諧。用色與底色形成的冷暖對比可獲得極其微妙的效果?,F(xiàn)在許多畫家利用亞麻布原色——淺棕、褐色作底色,減少了做底色的麻煩,方便實用,但僅適用于細亞麻布和中密度亞麻布。粗紋理亞麻布需要填充材料(立德粉、大白粉等)填充布紋孔。 (3)在深色底子上作畫會使畫面產(chǎn)生暗淡的效果。一切淺顏色都會變暗,所以使用深色底子時要考慮到這一變化。深色底多為暖色,比如褐色、鐵紅色等。畫家一般不用黑色底子,但象牙黑加白色的底子常被采用。 膠質(zhì)底子的特點及制作方法 膠質(zhì)底子的制作,用料與程序都較簡單造價底,所需時間短,著色牢固,柔韌性強,最適于表現(xiàn)性較強的厚涂畫法。膠底畫布是現(xiàn)代畫家寫生與創(chuàng)作的理想材料,它不僅適于油畫,也適合坦培拉、蠟畫、丙烯以及其它混合媒介繪畫。曾風行于古典透明油畫技法時代,后來又被印象派畫家所采用。 膠質(zhì)底子的缺點是不抗潮,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下,畫布易松弛;不具備石膏底子那鮮明、耐久的白色;不及純油底子有彈性。 古代歐洲畫家采用動物皮膠(兔皮、羊皮、鹿皮等)。皮膠須用冷水浸泡,然后加熱溶解。動物膠液的濃度可根據(jù)加水的多少來調(diào)整,用于作底的膠液一般采用45~80克動物膠加一升水。 乳膠底子的做法 乳膠有植物樹脂乳膠和合成樹脂乳膠兩類。以水作溶劑,干后膠膜有彈性且透明,是制作畫布底子的合格材料。目前商店出售的白乳膠屬合成樹脂乳膠——乙烯膠。最適宜作繪畫材料的白乳膠為聚醋酸乙烯乳液,這種膠濃度高,干后膠膜光亮,透明度高,有韌性,不開裂。 乳膠的質(zhì)量對于畫布底子至關重要。膠底干后,用手在畫布背面按一下,若有開裂聲,說明乳膠質(zhì)量不好。購買乳膠時,應打開盒蓋察看其濃度,濃度越高越好,兌水的乳膠不易保存。若盒蓋的邊緣有干透的乳膠皮,檢查其透明度和柔韌性,堅硬易斷者不能使用。 但是實際上,你不是大師的話,誰有空在乎這個呢 你去店里買一瓶就OK了,實在想省錢,可以用立德粉混合乳膠漆,根據(jù)你用的布料特點制定比例就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