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92年讀大學的時候,不花錢! 我是農村出來的,我們那里是86年開始分田到戶的,所以家里很窮。
但我家離縣城很近,只有幾公里,所以能借到書來讀。我的夢想就是考學出來,擺脫農村身份,改變命運。 我上高一那年的暑假,我父親去學校給我報名(當時學校沒有設招生辦),回來告訴我,讓我準備兩本書,一本英語,一本數(shù)學,他負責找資料,讓我自己負責做習題。那個時候,我對知識是非常虔誠的,所以聽了父親的話,買了兩本很大的教材,開始自學起來。我記得英語是《英漢詞典》,上面有音標,我用了一個假期把48個音標完全掌握,并試著背單詞;數(shù)學是《數(shù)學解題方法》,里面的練習題很多,我做了整整一暑假。上學之后,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都有課外書籍,而我沒有任何課外讀物,就去找老師,老師說,你家里那么困難,還有那么多弟弟妹妹要讀書,哪有錢買書??!于是老師送了我一套五三(就是那種大紅色的巨厚的那版),我就拿著這套五三,配著新教材,開始了學習。除了學校規(guī)定的課程之外,我還自學了《計算機基礎》和《會計基礎知識》,因為我希望畢業(yè)后能找到工作。 那時候,我沒有報任何希望,只是覺得自己應該花最少的錢獲取最多的知識。所以學校發(fā)的教科書我非常珍惜,從來沒有缺頁漏頁的情況,每一章節(jié)的重點我都用鉛筆標注在書上,每個學期結束,我把書本完整地交給下一屆的同學,就這樣,從高二讀到高三,我從沒買過課本(現(xiàn)在想起來真應該是母校最艱苦的學生之一了)。到了高三,學校統(tǒng)一購買了復習資料。那一年,我被學校的升學率光榮榜上,被幾個校長重點表揚,說我解決了家庭貧困和求學的問題。其實,我只花了很少的學費,而且大部分還都是國家補貼。唯一的花錢地方,就是我每個月的生活費,大概50塊錢左右。在那個年代,50塊錢可不算小數(shù)目,我基本上只買吃的,一天三頓飯都在學校食堂(學校供應三餐),偶爾買兩個肉包子或者煎餃之類的,那就是改善生活了。